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图书]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中国南方的社会动乱全新译本)作者魏斐德与史景迁 孔飞力并称“美国汉学三杰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魏斐德著 | | 梁译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魏斐德著| 梁译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 页数:233
    • 开本:32开
    • ISBN:9780706231075
    • 版权提供:新星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中国南方的社会动乱全新译本)(精)
    • 作者 (美)魏斐德
    • 责编 李文彧
    • 译者 梁禾
    • 定价 68.00
    • ISBN号 9787513348959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16开
    • 装帧 精装
    • 页数 233
    • 出版时间 2022-10
    • 印刷时间 2022-10

    作者以闻名中外的“三元里”事件为《大门口的陌生人》之开篇,进而考察研究鸦片战争中及之后以广州地区为中心的抗英运动。本书重建再现了当年的团练运动、绅士阶级的功能、朝廷的应对、英国势力强行进入广州,以及他们的对华贸易等等,并对这一系列复杂事件与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作者在还原史实的同时,揭示了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这部篇幅并不长的著作,包含了极其丰富重大的历史主题。

    译者的话

    中译本前言

    第一部 三元里:爱国主义政治(1839—1841)

     第一章 三元里事件

     第二章 广东的团练

     第三章 士绅与三元里

     第四章 我们当中的汉奸

     第五章 我们和他们

    第二部 大门口的陌生人:抵抗政治(1842—1849)

     第六章 忠义还是反叛?

     第七章 入城的两难境地

     第八章 黄竹岐村:来不及了

     第九章 1849年的胜利

    第三部 叛乱与反动:地方主义政治(1850—1856)

     第十章 阶层与宗族

     第十一章 华南的秘密社会

     第十二章 广东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十三章 缩紧勒绳

     第十四章 红巾叛乱

     第十五章 大清洗

    第四部 广州被攻克:合作政治(1857—1861)

     第十六章 攻占广州

     第十七章 广东的团练局

     第十八章 抵抗运动

     第十九章 离去

    附录

     附录一 人口增长压力

     附录二 书院与社学

     附录三 “房地产危机”

     附录四 相关的经济考量

     附录五 广东省军需收支(1854—1857)

     附录六 红巾叛乱

    参考文献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1937-2006),美国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院院长、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外,其著作还包括《洪业:清朝开国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等。

    梁禾,魏斐德的夫人,旅美学者,翻译家。北京外语学院意大利文学学士、纽约大学意大利文学硕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意大利文学博士。《讲述中国历史》中英文版主编。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世界上最糟的一场内战。跨越长江流域各省的旅行者们,在那曾经人口密集的各地连日所见的,却是腐烂的尸体、冒烟的村子以及被遗弃的家犬。宁波已经变成了一座“死人之城”:50万百姓消失了,河道里“满是死尸和臭气冲天的污秽”。连续15年的屠杀和饥荒,让中国丧失了约一两千万条人命。

    内战的损耗超出了人们对历史的想象,甚至更糟:这位历史学家,他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很像福楼拜笔下《淳朴的心》(Coeur simple)中的主人公,对这场大屠杀本身毫无兴趣。的确,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荒芜接踵而来,这时期可以说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2的一个增补:那些地区在之后的修复期里得以喘息而重振。但这并非我们一再关注这场起义的原因。这位历史学家之所以受其吸引,是因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成了一道分水岭。从线性走向看,这个民族的近代史,正是从这些动乱岁月里开始的。首先,帝国分裂成地方势力,然后清王朝衰弱,被推翻,最后出现军阀割据。然而,我们一旦接受这个历史线性下滑走向,混乱便随之产生:起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还是另一个历史阶段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不过是中国农民历来造反的一个新形式而已?抑或是,它蕴含了各种新生力量,将在未来的年代里塑造并改变中国?

    说中国没有变化显得很不入时。于是我们仍尽力在王朝更替类型上做区分,要不就是强调除政治以外的社会长期性发展。然而,朝代循环的的确确存在——只要看看儒家史学者对它的描述,以及那些不识字的农民们就知道了,他们相信每一个朝代最终都会遇到大难时刻,而那时天命会授权于一个新朝代的建立者。于是乎,原来如此,将来亦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尽管会有不同,但没有任何进步可言,而是一系列的循环、重现、重复。

    这种对中国历史想象的老生常谈,随着西方入侵亚洲而被打破了。古老的循环论一下子变成了一种线性论。虽然清王朝很可能显现出了朝代衰败的各种常有征兆,但相对儒家王朝(而不是一个具体朝代)概念的溃散来说,这个传统的衰败意义就显得逊色。中国已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史中,史无前例。

    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我们没有世界史,也没有全球史。对许多人来说,根本没有全球一说。欧洲、中东、非洲、亚洲、美洲——每一处都被汤因比(Arnold J.Toynbee)称为“明白易懂的历史单元”。这其中有互动,甚至有碰撞——地中海世界便是最著名的例子,但它们的历史均自成一体。罗马帝国派往汉朝的“使者”们,甚至还有去唐王朝的希腊人和阿拉伯人,他们都是在另一个时期,去另一个地方、另一个世界的旅行者而已。仅仅在蒙古人统治时期(1280—1367),中国和地中海之间才有了真正的桥梁。而明朝实际上却又割断了那个连接。到了18世纪,这个东亚最大的地域势力从政治和形式上都自我封闭为一个行踪神秘的世界。所有来自这个文明以外的人们,对它来说均属蛮夷,不值一瞥,更谈不上惧怕。

    然而,就在这段忘却中,一个新的全球历史正在形成。比如,对一位欧洲船长来说,驾驶一艘装载了香料和丝绸的货船,在海上航行25.700公里,已是可想象的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能想象的是,英国或荷兰巨轮上的押运员已经能够在相隔半个地球的距离外,来操纵一些地区了。克莱武(Robert Clive)在普拉西(Plassey)的胜仗1,展示了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被欧化了的“第三世界”。

    亚洲天亮,墓碑出现,

    什罗普郡人的名字可见;

    尼罗河潮水泛滥,

    塞文人的尸体被淹。

    如是,欧洲本体已经开始变化。到了1768年,哈格里夫斯(James Hargreave)的珍妮纺纱机和阿克莱特(Richard Arlwright)的多轴纺织机组合,已在英国被用于棉织。过了不到15年,考特(Henry Cort)发明的搅铁法,提高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1835年,甚至连法国落后的冶金工业的生铁产量都达到30多万吨,而克虏伯(Alfred Krupp)已经为他的炼钢厂引进了蒸汽机。是好是坏我们姑且不论,世界正在经济上变得异于往昔,工业上日益更新。

    然而,中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远离着这场人类革新演变。她越长久地保持孤立,当这个最后的、庞大的、独立的历史单元的文化禁锢被粉碎时,她所受到的震颤就越强烈。那突如其来冲击的剧烈程度,已众所周知——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首次海战,英国的进攻和封锁,简言之,鸦片战争(1839—1842)使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P1-3

    本论文叙述了二十年的中国历史。这段历史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最后一段宁静日子,欧洲的“野蛮人”仍手托帽子恭敬地与骄傲而闭塞的清帝国臣民进行贸易,而这一时期结束时,清帝国因叛乱而分裂,同时受到征服中的西方军队的攻击。这种文化冲击下首当其冲的,是广州这座了不起的港口周围富饶而肥沃的地区。论文考察了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西方对广州冲击下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论文重点关注广东的排外运动与团练的发展,从1841年的三元里事件到1858年反抗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并试图分析,这样的社会发展是如何与塑造近代中国的其他因素关联起来的,如欧洲帝国主义、灾难性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帝国分裂与地方各自为政、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对于任何对中国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从现在开始,魏斐德的书是他首先要读的重要著作之一。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是魏斐德教授撰写本书的最初目标。但是他在研究过程中,却意识到自己在改变——他发现自己研究的是鸦片战争对社会民众、社会底层的影响。众多历史学家常聚焦于官方史、外交史、精英史,而魏斐德触到了他们很少涉及的“民众史”,即某事件对社会大众、底层人物的影响。

    ——周锡瑞(Joseph W.Esherich,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魏斐德最伟大的成就和贡献是他的叙事能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中学者发明了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专业名词使读者望而却步。而魏斐德对于所有在学术中呈现的理论都谙熟于胸,并且他有讲故事的能力,常常在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力。他有着小说家的想象力,他把这种特质和历史学家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

    ——夏多明(Dominic Sachsenmaier,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