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9787108076533三联书店
    • 作者: 刘宁|责编:冯金红著 | 刘宁|责编:冯金红编 | 刘宁|责编:冯金红译 | 刘宁|责编:冯金红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3-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宁|责编:冯金红著| 刘宁|责编:冯金红编| 刘宁|责编:冯金红译| 刘宁|责编:冯金红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3-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5-01
    • 页数:400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8076533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刘宁|责编:冯金红
    • 著:刘宁|责编:冯金红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9.00
    • ISBN:9787108076533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3-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5-01
    • 页数:400
    • 外部编号:3186308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百代文宗、千年
    一、韩愈古文建构精神传统
    二、“天下公言”:重建儒学普遍
    三、儒家伦理:信念和内在责任
    四、缔造“同道中国”
    五、重视“诗文”对理解中华文明的意义
    上编:成体
    章 拟圣精神
    一、古文不是“家言”
    二、古文的“拟圣”追求
    三、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
    第二章 追寻“定名”
    一、“五原”文体创新:“正名”走向“定名”
    二、韩碑之变:对才品评的疏离
    附论:形名学对中古文体观念的影响
    第三章 开放的师道
    一、《师说》:唯自尊者能尊师
    二、国学官经的影响
    三、“师其人”与“明其理”
    第四章 天忠诚
    一、“双忠”的“天忠诚”
    二、《南霁云庙碑》的文体与忠臣思考
    三、《毛颖传》中的忠臣
    四、杜甫的“恋阙”之情
    第五章 屈骚之变
    一、“抑遏蔽掩”:韩文改变屈骚旋律
    二、杜诗改变屈骚艺术
    三、柳宗元倾心屈骚及其心曲
    中编 造语
    第六章 语言激变
    一、激进的“务反近体”
    二、为何“务反近体”:骈文的思想格
    三、韩碑“造句之奇”
    第七章 伟辞中的身体力量
    一、惊心动魄的动作语
    二、《论骨表》崇儒排思想的身体关切
    三、狠重之美
    下编 明道
    第八章 “文质论”在汉唐间的流行
    ——从“文质”到“文道”(上)
    一、中古“文质论”的渊源与旨趣
    二、“质文相救”与李白《古风》其一
    三、“文质论”与中唐《春秋》学
    四、中唐《春秋》义例学与“文质论”
    第九章 韩愈建构“文道观”
    ——从“文质”到“文道”(下)
    一、二十世纪文道观阐释的曲折历程
    二、韩愈“文道观”的“主体自觉”
    三、韩愈“文道观”的“中国自觉”
    余论 “同道中国”的文明意义

    “同道中国”的文明意义韩愈古文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经典,宋代以下千年时间里,数对韩文沉潜涵咏,心追口摹。在家族礼法、亲缘乡土传统很深的中国社会,以韩文为代表的古文,涵育了自励自强、同道相知的精神共同体,塑造了“同道中国”的文明传统。“同道中国”让中国人摆脱外在的依傍,追求道德的与内在,树立了同道的思想价值基础;通过文以明道,让同道拥有丰富的情感
    文化基础;通过发明师道,让同道拥有交流传承基础。
    正是这三个基础的结合,让古文塑造的“同道中国”情理兼备、血肉丰满、生气淋漓。
    韩愈古文在传承中不断引发后人的思考,当然也不乏争议。宋人对韩愈的复杂态度,反映了韩愈的“同道”精神,对宋人日趋显著的“同理”追求的特殊意义。
    20世纪以来,陈寅恪为弘扬韩愈历史文化成就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有关见解,深受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影响,“唐宋变革说”所带来的积极启发与所存在的局
    限,值得深入反思。这些意见起伏、赞誉与争议,一次次印了韩愈的重要影响,反映出理解韩愈是一项十分艰巨但极有意义的课题。
    韩愈古文是塑造中华文明精神价值的“深文本”,其深刻的意义、深邃的思理以及复杂的语言,需要以贯通古今的视野,在复杂的文本环境中加以解读。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需要对韩文与杜诗这样的“深文本”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节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道”对“同理”的意义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这“首”,并不只意味着开端,更意味着首要与主脑。韩愈古文奠定了古文传统的基本道路。宋代古文以韩愈为法而又有新的创造,展现出与韩文有所不同的风格。而宋代古文相对于韩文所发生的变化,令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韩文所特有的重要意义。
    宋代是韩愈传承的重要时期,无是古家还是理学家,在继承韩愈古文理想的同时,都明显增加了“理”的反思。古文家令文章更趋理化、平易化;理学家则更加强化韩文“拟圣”的超验与神圣,探索形而上的“天理”。宋人重“理”,不定“同道中国”的理想,而是面对更复杂的现实矛盾和群体纷争,希望通过将“同道”发展为“同理”来回应现实的挑战。
    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他推崇韩愈,但不满于韩文的艰深奇僻,希望古文更加关注现实,更加平易而理。韩文的艰深僻涩,很大程度上出自其“拟圣”的脱俗追求,欧阳修则希望以更加务实的理态度来理解“圣人之道”。他认为:“(圣人之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明确反对学者虚谈命,主张多关心具体的现实问题。对此学界言之已详。关于文道关系,如前所述,韩愈认为“文”承载着修身成德、优入圣域的修养意义,强调对“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