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我的中学时代9787545508147天地出版社
    • 作者: 阿滢主编著 | 阿滢主编编 | 阿滢主编译 | 阿滢主编绘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阿滢主编著| 阿滢主编编| 阿滢主编译| 阿滢主编绘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字数:168000
    • 页数:27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5508147
    • 版权提供:天地出版社
    • 作者:阿滢主编
    • 著:阿滢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5.00
    • ISBN:9787545508147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3-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01
    • 页数:270
    • 外部编号:790675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纪中/中学生活断忆
    黄裳/南开记忆
    来新夏/一个中学生的忏悔
    文洁若/我的中学生活
    刘诗嵘/好歌伴我成长
    丰一吟/遵义忆旧
    姜德明/燕子来了
    周海婴/我学无线电
    李国涛/亲爱的陆承勉老师
    马嘶/蓟运河畔的难忘岁月
    林希/迈进人生之门
    柳萌/中学时代的启示
    陈漱渝/嗜好的读书主动的学习
    陈学勇/书声歌声还有嬉闹声
    张建智/悠悠的思绪
    聂鑫森/欧阳觉悟老师
    叶延滨/我的中学时代的起点和终点
    绪/吃汤团
    张铁荣/我的中学老师们
    龚明德/荒唐的中学时段
    马旷源/啸斋记忆
    张炜/童年三忆
    自牧/我的初中生活
    彭国梁/长沙和浏阳的交界处有一个江背中学
    宋曙光/我的班主任
    朱绍平/依依云溪
    子张/当年中学生所忆在莱芜
    徐鲁/一九七八年的文学时光
    徐雁/樊泾村头“口字楼”
    刘德水/欲说还休
    阿滢/一九七六年的初中生
    罗文华/好大学不如好高中
    袁滨/意气风发少年时
    刘宜庆/母校的合欢树
    王国华/灰暗
    贺宏亮/狮子山下的闲读
    朱晓剑/细小的幸福
    李文倩/我的中学生活
    后记


      丰一吟、周海婴、来新夏、叶延滨、文洁若、姜德明、王国华等均为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花园右侧的一排平房,大约有九间,是教员宿舍。但这里住着的都是年资高的老师,刚从大学的老师是没有份儿的。从初一到初三一直担任我的国文教师的是任镜涵,一位老先生,可能在清朝还有过什么功名,这一节我不清楚。学期开始,我们就都捧了一叠粉红纸面簇新的作文簿去请他题签,他就一一给我们题,还签了名并。实在颇为风雅。但从他那里实在并没有学到什么,那讲义也一点都记不得了。到了高中,国文教员换了孟志孙,就大大不同了。教材首先就两样,《诗经》《楚辞》……次第讲授,当然是选本,并非全文。指定的参考书也别致,讲《楚辞》其实只讲了《九歌》,就指定要参考戴震的《屈原赋注》。他又不说明这已有了商务印书馆新印的小册子,于是我们就到处找这《屈原赋注》,总是找不到。不必说新书店,就是旧书铺里也没有。直等到同学周杲良从书包里取出了两本木刻精印本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他父亲周叔瞍先生的家刻本。这书几十年来我一直注意搜寻,终得不到。还是前两年从叔搜先生那里讨得了一部。是这书,使我对木版书产生了兴趣,从此买起旧书来,虽然它只不过是五六十年前刻的,说不上古。
    志孙先生好像又颇注意于“五四”以来兴起的“国学”风,由于他的影响,有一个时期我也曾想做一个学,同时对胡适们所搞的一套产生
    了兴趣。胡适作的《红楼梦考》和主编的《独立评论》都是我的课余读物。上海的刊物中出现了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站在这对立面的是鲁
    迅的杂文。那时候年轻,还不能了解这是三十年代文坛和政治舞台上两种势力分明、激烈的争斗,但想做学愿望却终于消失了。志孙先生是本地人,说得口津话,他用慷慨激越的声腔大声朗诵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神态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他写一笔郑板桥体的“六分半书”,无论在黑板上和作文卷上都是如此。在考卷上他从来不批分数,只简单地写一个什么字,这是出于一句五言古诗中的字。要等同学考卷一起发下,才能弄清自己得的是诗句中的第几个字,知道这是甲乙还是丙丁。
    在南楼的一侧,也有一排小房子,好像也被称为“九间房”,这是另外一处教员宿舍,“七七”之后,日本飞机的首先就落在这里。这是我早已知道的,因此也就不去访问那遗址。一直教我们英文的李尧林先生
    就住在这里。至今我还记得他在一个冬天的星期日晚上,叫我到他那里谈天的事。小小的房间,生着一个火炉,炉子上煮着鸭梨,他就用这来招待客人。在所有的老师中间,他是与同学关系亲密的一位。他和我们一起在大食堂里包饭,同桌进食;他喜欢打网球,也喜欢看电影。他和我们随便谈天,他告诉我,在宿舍里我的床头小书架上排满了的新文学书,曾引起过舍监的注意,在我们上课时去检查过几次,虽然不曾找到什么“反动”的把柄,到底被当作思想不稳而提到教务会议上去了。他当场提出了抗议,痛斥了这种暗害的不光彩行径,在说着这些时依旧掩饰不住他的愤慨。他喜欢音乐,搜集了不少唱片,就放乐曲给我听。他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课,教我们唱英文歌,有时还把课堂移到室外,带我们到近处去散步,一
    面走一面讲课。这些对同学们说来都是极为新鲜的,他不是严师,是可亲近的大朋友。
    我也喜爱文学。在他的书橱里满满放着新文学出版物,在玻璃橱门上贴着一张“此橱书籍概不出借”的字条,他注意到我看着这字条出神,就笑着说:“要看什么,可以借去。”从书橱中我抽出了两本《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这是我次与俞平伯的作品相见,朱自清的《背影》和叶圣陶的《稻草人》早在小学时已读过了。
    在“九间房”里还住着两位先生。何其芳和焕午,不过他们不曾教过我,因此并不相识。其芳先生后来在一篇散文里曾对南开表示过非凡的厌恶,称之为“一个制造中学生的工厂”,我们每天晚饭后经常去散步的墙子河,在他的笔下也成为一条臭水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是很不满意的。这使我想起每周在新建的瑞廷礼堂里听校长张伯苓的“训话”的情景。这些“训话”大约就是引起其芳先生他们极
    大反感的。校长以外,有时候蓬先也偶尔来演讲,在我的印象里,他是很善于说话的,比他的老兄高明得多。张九(蓬春)是南开话剧运动的创始人,又在梅兰芳赴美演出时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他又是梅兰芳的好朋友。于是有一次梅来天津演出时,就请他到学校来参观了,也许是想请他演出为学校的义务戏,这一节我说不清楚。
    这座瑞廷礼堂现在还在,也还是大礼堂,不过看起来有些过小也破旧了。我没有走进去看。不过三十年代初建成时却是了不起的堂皇的新建筑。梅兰芳到学校来时,训导老师早就做好了准备,严禁学生围观。那时我很想请梅签名,但没有法子想。灵机一动,想来他一定会参观礼堂的吧,于是就事先挨近后台等候,果然校长们簇拥着梅走进了空落落的礼堂,这时我就突然从后台走出,出现在他们面前,校长们受到这突然的袭击也束
    手无策,我并没有受到叱责,从容地将一张纸片递过去了。梅兰芳接过后踟蹰了一下,轻声说:“是横着签还是竖着签呢?”然后就用笔写下去了,字写得很纯熟而老到,和他说话的语音完全不同。
    这时,我注意到他脸部的髭须已经青青地布满了双颊。P7-10


      轻轻打开泛黄的记忆,那些逝去了的画面、一个个青春的面庞就会穿过历史的尘埃来到你的面前……


    【前言】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珍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我的中学时代》(作者阿滢)把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甚至已过望九之年的当年中学生三十八人,从现实生活中拉回到几十年前,让这些当年的中学生,把已模糊和淡忘的往事,重加梳理和挖掘。每个人截取一段记忆深的趣事,不拘主题,自由发挥。这不仅可以再一次涌动写作者的青春激情,而且这些几十年前的回忆,必然随之展现出那一时代的社会背景,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亲近那个时代。


      本书把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甚至已过望九之年的当年中学生三十八人,从现实生活中拉回到几十年前,让这些当年的中学生,把已模糊和淡忘的往事,重加梳理和挖掘。每个人截取一段记忆深的趣事,不拘主题,自由发挥。这不仅可以再一次涌动写作者的青春激情,而且这些几十年前的回忆,必然随之展现出那一时代的社会背景,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亲近那个时代。这些文章都发乎真情,真实可信,清新而不加雕琢。无论其清新也好,灿烂也好,灰暗也好,都是每个人宝的收藏、温馨难忘的记忆。作者都是对社会卓有贡献的成功人士。其中的不乏众多知名作者,如丰一吟、周海婴、来新夏、叶延滨、文洁若、姜德明、王国华等。著名史学家、八十七岁的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不仅撰稿,还为本书作序。作者年龄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横跨半个多世纪。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中学记忆的年代秀。从众多远去了的令人感佩的教书育人的大师风范中,不得不使人反思教育、发人深省,有独的值。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