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共享发展与审美参与9787568405294江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著 |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编 |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译 |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绘
    •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著|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编|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译| 刘小新,杨健民主编绘
    •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8-01
    • 字数:510千字
    • 页数:448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68405294
    • 版权提供:江苏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小新,杨健民主编
    • 著:刘小新,杨健民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00
    • ISBN:9787568405294
    •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7-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4-01
    • 页数:448
    • 外部编号:907310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在“共享发展与审美参与”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华美学思想的发生与定型

    论艺术感觉的美学形态

    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

    “民间社会”论在台湾的兴起及其批判

    实践美学的阿基里斯腱——实践美学哲学基础检讨

    台湾左翼报导文学的理论传承

    想象·空间·现代——柯“异托邦”思想再解读

    论张爱玲的小说间离审美理论

    日常生活、介入与思想的力量

    中国崛起与消逝的美学:当代华语电影的形象建构

    第二辑

    雅克·朗西埃学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阶级想象与美学重构

    审美:参与及

    威廉斯论倾向与介入

    当前高校美学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美学热”的话语分析

    小说叙述、审美参与与理念共享

    我们从未“共同”过?——重探后结构主义的

    当我们失去批判的时候,我们在思考什么——对《单向度的人》再思考

    两岸共同文化场中的闽派美学风范——福建戏曲改革与古今荔镜情缘

    审美文化建设审视下的网络文学IP产业链

    第三辑

    五大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新发展

    书法美学史重构:书法审美的心理形态主线

    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

    文学互动权转变的一个侧影——关于三代知青小说中隐含作者与想读者地位的分析

    身体、空间与“小资”的生成

    时代的饥荒——张贤亮“三部曲”饥饿意识探究

    驰骋在“丝绸之路”的广袤天地间——张诗剑抒情长诗《香妃梦回》之“共享发展”诗学观念管窥

    历史哲学视域下台湾文学史书写问题反思——以《台湾文学显影》为中心

    台湾人间弘传的“星云道路”

    台湾课纲中的文化“”导向

    第四辑

    论夏曼·蓝波安海洋文学中的达悟文化意象

    近年来祖国大陆与台湾书写经验之比较——以小说为例

    陈若曦文小说《慧心莲》浅议

    漂泊与岸——陈启文散文中的“生态主义”思想解读

    小诗磨坊意在言外

    “石竹风诗群”构造的文学空间

    图像学视域中的《》研究

    《燕丹子》成书及与《荆轲列传》的叙事异同

    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红楼梦》回的叙述学考察

    夏志清《水浒传》“帮会道德”说与萨孟武“流氓集团”论


     《共享发展与审美参与》为2016年福建省美学学会召开的学术年会的会议集。全书以“共享”理念为讨论的出发点,将学术研究与当代问题和人民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探讨审美文化领域的共享发展问题,并力图引入当代“审美参与”理论和“参与式的关系美学”,使美学研究和文艺批评成为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共享发展的伟大战略,对拓展美学研究与文艺批评的新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