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韦恩布斯著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6215333605
- 版权提供:北京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小说修辞学 | 开本: | 16开 |
作者: | (美)韦恩·布斯|译者:华明//胡晓苏//周宪 | 页数: | 395 |
定价: | 68.0 | 出版时间: | 2017-07-01 |
ISBN号: | 9787559601377 | 印刷时间: | 2017-07-01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版次: | 1 |
印次: | 1 | | |
内容提要:
韦恩·布斯著的《小说修辞学》出版于1961年,以后再版多次,被列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经典之作。《美国百科全书》将该书誉为“20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本书主要讨论了西方小说的历史发展,梳理了小说技巧及其理论的演变,批判地考察了现代有关小说的流行观点,建立了经典的现代小说理论,为现代小说创作、批评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书中提出的一些观念和术语,如“隐含的作者”“不可靠的叙述者”等,均为当今叙述学领域的经典术语。
作者简介:
韦恩·布斯(Wayne Clayson Booth,1921—2005),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芝加哥学派”(又称“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布斯是20世纪重要和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其理论贡献是“把技巧和伦理分析相结合,从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形貌”。
目录:
修订版序
译序
序言
第一编 艺术的纯洁性与小说修辞
第一章 “讲述”与“显示”
早期故事中专断的“讲述”
《十日谈》中的两个故事
作者的多种声音
注释
第二章 普遍规律之一:“真正的小说一定是现实主义的”
从正当的反叛到残缺的教条
从不同的种类到普遍的性质
早期的普遍标准
普遍标准的三个根源
现实主义幻觉的强度
作为直接现实的小说
论现实主义之间的区别
强度的安排
注释
第三章 普遍规律之二:“所有的作者都应该是客观的”
中立性和作者的“第二自我”
公正性和“不公正的”强调
“冷漠性”
非人格化技巧所促进的主观主义
注释
第四章 普遍规律之三:“真正的艺术无视读者”
“真正的艺术家只为自己写作”
纯艺术的理论
伟大文学的“不纯性”
纯小说在理论上是合意的吗
注释
第五章 普遍规律之四:感情、信念和读者的客观性
“在审美上,眼泪和笑声都是欺骗”
文学趣味(和距离)的类型
趣味的结合与冲突
信念的作用
举例说明信念:《荒唐故事》
注释
第六章 叙述的类型
人称
戏剧化与非戏剧化的叙述者
旁观者与叙述代言人
场面与概述
议论
自觉的叙述者
距离的变化
赞同或修正的变化
不受限制的叙述
内心观察
注释
第二编 小说中作者的声音
第七章 可靠议论的运用
提供事实、“画面”,或概述
塑造信念
把个别事物与既定规范相联系
升华事件的意义
概括整部作品的意义
控制情绪
直接评论作品本身
注释
第八章 作为显示的讲述:戏剧化的叙述者,可靠的和不可靠的
作为潜在作者的戏剧化代言人的可靠叙述者
《汤姆·琼斯》中的“菲尔丁”
菲尔丁的模仿者
《项狄传》和形式整一性的问题
三种形式传统:喜剧小说、文集和讽刺作品
《项狄传》的整一性
项狄式评论,好的与坏的
注释
第九章 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距离控制
《爱玛》中的同情与判断
通过控制内心观察得到同情
判断的控制
可靠的叙述者和《爱玛》的思想规范
对爱玛·伍德豪斯的明确判断
作为朋友和指导的隐含作者
注释
第三编 非人格化的叙述
第十章 作者沉默的作用
再一次的“作者隐退”
同情的控制
清晰与含混的掌握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秘密交流”
注释
第十一章 非人格化叙述的代价之一:距离的混淆
令人困惑的《螺丝在拧紧》
早期文学中反讽导致的困难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距离问题
注释
第十二章 非人格化叙述的代价之二:亨利·詹姆斯与不可信的叙述者
从有缺陷的反映者到主题的发展
《说谎者》中的两个说谎者
“阿斯彭遗稿的窃取”与“威尼斯的召唤”
“深谙世故的读者,要当心!”
注释
第十三章 非人格化叙述的道德与技巧
诱人的观察角度:以塞利纳为例
作者道德判断的晦涩
精英的道德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