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传统工艺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9787502473150
  • 正版
    • 作者: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著 |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编 |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译 |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绘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著|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编|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译| 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绘
    •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50千字
    • 页数:113
    • ISBN:9787502473150
    • 版权提供: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作者: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
    • 著:闫晓从,赵丹琳,张芳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5.00
    • ISBN:9787502473150
    •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8-01
    • 页数:113
    • 外部编号:12014111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为美而生绽放千年
    节物由心生美由天成——绢花的由来
    第二节装点娇颜诠释身份——古代绢花的作用
    第三节物有相似美有不同——绢花的分类
    第二章发展历程跌宕起伏
    节始于晋唐——起步阶段
    第二节长于宋明——成长阶段
    第三节兴于清代——繁盛阶段
    第四节衰于民国——衰落阶段
    第五节新境复苏——复兴阶段
    第六节新纪腾飞——飞跃阶段
    第三章神州大地生起
    节谋生学艺——绢花艺人的来源
    第二节代代相传——绢花艺人的传承方式
    第三节渐成气候——绢花作坊的形成及发展
    第四节遍地开“花”——绢花作坊的地域分布
    第五节业绩突出——绢花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第四章古今技艺有同有异
    节古有古法——传统绢花制作的材料、工艺
    第二节今有今技——现代绢花制作的材料、工艺
    第三节现代贸易——绢花制品的生产标准及出口贸易
    第五章绢人艺术延续传统
    节纵览天下美不胜收——题材选择
    第二节妙手之下佳丽云现——工艺流程
    第六章绢人技艺传承发展
    节绢人的传承方式
    第二节绢人的传承谱系
    第三节绢人技艺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章相比他艺同气连枝
    节绢花与绢人——同胞
    第二节绢花与插花——益友
    第三节绢塑与绘画——良师
    第四节绢塑与服饰——同僚
    第八章历代艺人潜心钻研
    节绢人问世——两代艺人历时半百
    第二节名家代表——北京花儿金潮流
    第三节争奇斗艳——知名艺人
    第四节传播技艺——近代绢花艺人
    第五节开拓创新——当代绢塑艺人
    参考文献
    后记

    闫晓从,硕士,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致力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及相关学术研究工作。主持2项,参与主研5项科研课题,发表10篇。2013年入选河北省工业设计专家库,同年担任首届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委。
    赵丹琳,硕士,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主持厅级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参与厅级以上项目3项。发表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篇。
    张芳,硕士,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于视觉传达设计和传统民间美术等方向的研究。参与完成厅局级以上课题7项,发表10篇。

    绢塑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绢花,一种是绢人。当然了,人们开始认识的是绢花。绢花也称为“京花”、“宫花”、“像生花”,起源于明朝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大街,因康乾盛世时期,这一代的花庄、花局、花作特别多,而且多家从事绒绢花生产,制花、售花形成了一方特产,是“京花”的集散地,所以街道以物为名,称为花市。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刊印的《京城全图》就已经以“花”标注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然,绢塑技艺并不是源于清代,实际上,中国制作饰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唐代遗留下的一些书画中就记载了女以饰花为时尚的风气。宋金时期,由于金人攻占汴梁,迫使许多制作饰花的工匠迁徙北京。一直到明代,制花的工匠都主要服务于宫廷。从明末清初开始,饰花才发展到民间。广大妇女爱饰花,不论老妪,还是幼女,不论名门闺秀,还是贫寒姑娘,都爱佩戴花。到了清朝中期,民安,戴饰花的风气达到了鼎盛。逢年过节,喜庆寿日,妇女都要在头上插花,或在胸前佩花。
    绢人是以金属丝作为骨架,棉花纱绢组成肌肤,真丝做头发,绸帛做衣服制作而成的美术人形艺术品。说白了,就是一种人偶,为了与陶、泥、面、竹、木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人偶区别开来就称之为“绢人”。绢人是中国特有的工艺品,以北京一代制作的尤为突出,京味儿浓郁,所以也被称之为“北京绢人”。
    中国是早养蚕植桑和纺织丝绢的,随着丝织物的发展,到汉代就有了以华丽多彩的丝绢做衣饰的木俑。大约到了宋代的时候,在民间,市井的民俗娱乐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批量制作的绢人。随着时代的积累,绢人不断吸取泥彩塑、傀儡戏、堆绫子等工艺的优势,发挥绫绢材质光洁、柔滑、细腻、绚丽等特点,塑造出许多具有鲜明个的人物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绢人是美的形象,也是艺人们的心血的结晶。绢人的命运和发展也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国运兴旺时,绢人也光彩照人;荡战时,绢人也遭受劫难,几近衰亡。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的大力扶持和各方的协下,绢人逐渐获得重生,并走出国门,充当友好使者,到编织友谊的花环。
    2009年10月,北京市正式公布“北京绢人”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绢人又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然而,“绢花”也好,“绢人”也罢,作为“非遗”被保护了?看似好事儿,却非好事儿。这说明绢塑工艺,这一老行当面临的形势大好,但存在的问题严峻。可以说,现如今真正有手艺掌握从设计到制作传统绢塑的全部工艺,而且还能坚持创作的艺人已寥寥无几,且都年岁不小,后继乏人。
    不过,我们坚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绢塑将在社会主义创新驱动发展的春风里永开不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