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100个企业所得税争议问题解析马泽方9787509216668
  • 正版
    • 作者: 马泽方著 | 马泽方编 | 马泽方译 | 马泽方绘
    •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马泽方著| 马泽方编| 马泽方译| 马泽方绘
    •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10000
    • 页数:33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9216668
    • 版权提供:中国市场出版社
    • 作者:马泽方
    • 著:马泽方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0.00
    • ISBN:9787509216668
    • 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4-01
    • 页数:334
    • 外部编号:120167381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01  收  入  争议1  先开具发票就要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  争议2  自产产品视同销售一定有补税  争议3  视同销售收入含税  争议4  外购资产视同销售的公允价值按何时确认  争议5  企业自产产品用于食堂视同&bsp; 争议6  过期预付卡内未消费金额确认收入  争议7  财政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还能作为不征税收入  争议8  集团公司将财政资金拨付给成员单位使用,后者能否作为不征税收入  争议9  “后补”专项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争议10  管网建设费一次确认收入还是分期确认收入  争议11  如何判断企业的应付未付款项确实无法偿付  02  税前扣除  争议12  如何理解支出与收入直接相关  争议13  企业发生的支出款项实际支付才能税前扣除  争议14  跨年取得凭的支出在哪年税前扣除  争议15  跨年实际发生的支出在哪年税前扣除  争议16  未做会计处理的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17  视同销售中调增视同销售成本重复扣除  争议18  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成本也分期确认  争议19  次年汇算清缴后发放的工资在哪年扣除  争议20  挂职人员工资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21  职工辞退补偿属于工资薪金支出  争议22  福利质的支出都属于税法上的职工福利费  争议  扣缴了个税的福利补贴就属于工资薪金支出  争议24  职工福利是不是普惠的  争议25  组织职工旅游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26  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的折旧属于职工福利费  争议27  企业给员工报销通讯费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28  外出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和住宿费属于职工教育经费  争议29  补充保险中的“全体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争议30  企业为者支付的补充保险费用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31  企业自行管理补充保险的相关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32  企业通过外地名单中的公益社会团体进行捐赠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33  会议费与业务招待费的区分  争议34  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的区分  争议35  所有企业的股权都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  争议36  筹建期发生的广告费开始生产经营后如何税前扣除  争议37  “三费”计算税前扣除基数包括纳税调整  争议38  公司法修订后,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能否据实税前扣除  争议39  企业为发生的利息支出应资本化  争议40  委托贷款适用金融机构贷款规定  争议41  支付给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能否参照金融企业据实税前扣除  争议42  企业将银行贷款无偿转借给企业,其支付的利息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43  不符合条件的混合支付的利息能否税前扣除争议44  永续债利息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45  如何理解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范围  争议46  企业为雇员负担的个税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47  企业为非雇员负担的个税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48  境内居民企业负担的预提税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49  企业代他人支付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0  企业负担的外单位人员费用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1  发放防雾霾口罩的支出属于劳动保护支出  争议52  参保雇主责任险的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3  企业作为责任人向第三方支付的赔偿款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4  企业向部门缴纳的滞纳金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5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提费用不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此处的“合同”是指总合同还是分合同  争议56  修文后,土地闲置费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7  未超过扣除限额的支出能否调减  争议58  公司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59  房地产企业“红线”外开发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60  股东个人的汽车能否在企业扣除折旧  争议61  发票是不是合法有效的税前扣除凭  争议62  营改增后统借统还应取得发票  争议63  个人抬头票据所对应的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64  非本单位抬头发票所对应的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65  违法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03  资  产  争议66  停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67  无偿使用的固定资产由谁计提折旧  争议68  企业艺术品支出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69  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房地产能否在税前扣除折旧  争议70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其折旧能否调减  争议71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12个月后取得发票如何纳税调整  争议72  资产评估增值缴纳企业所得税  争议73  交易费用计入交易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争议74  已宣告未发放的应收股利计入交易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争议75  有资无偿划拨缴纳企业所得税  争议76  对赌协议股权受让方收取的补偿计入收入  争议77  对赌时间未到股权转让协议生效  争议78  非直接相关对赌协议的业绩补偿款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79  代持股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争议80  企业资产损失没有申报能否税前扣除  争议81  资产损失一定是在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争议82  错误转出的进项税额能否计入资产损失金额  争议83  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作为方股息、红利收入  04  税收优惠  争议84  如何理解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达到12个月  争议85  中外合资企业股东取得超过出资比例的分红属于免税收入  争议86  企业取得的固定分红属于免税收入  争议87  企业从新三板购买的分红受12个月限制  争议88  如何理解“合理分摊期间费用”  争议89  免征增值税的收入未做价税分离能否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  争议90  高新技术企业能否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争议91  小型微利企业同时享受所得减免如何计算应纳税额  争议92  劳务派遣人员既计入用人单位从业人数又计入劳务派遣公司从业人数  争议93  委托研发的费用按80%加计扣除,那么委托研发的费用本身是按还是80%计入研发费用  争议94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能否加速折旧  争议95  应税项目所得和减免税项目所得能否互相弥补亏损  05  其  他  争议96  企业虚增利润税务机关应如何处理  争议97  企业能否跳跃弥补亏损  争议98  少预缴加收滞纳金  争议99  合伙企业未实际分配利润,其法人合伙人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争议100  基层税务机关能否对政策文件中的“等”做扩大解释  后  记

    马泽方,经济学硕士,注册税务师,中国税务报特约撰稿人。基层税务分局工作10年,现工作于北京市税务局,主要从事企业所得税风险防控工作。至今已在《中国税务报》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次在各类征文中获奖;在《税务研究》、《靠前税收》、《中国税务》、《注册税务师》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简政放权后,风险管理成为税务机关的主要工作内容。笔者认为,对于明知道违法要着头皮上的,不可以与之谈论风险。比如虚开增值税发票、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购列支成本费用等,故意逃避缴纳税款。这类企业不是不了解税法,而是明知这些行为违法,但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而绝大多数企业是主观诚信的纳税人,因为对税收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准确,造成少缴或漏缴税款,对于此类企业,应加大政策辅导力度,提高纳税遵从度。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会涉及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出现风险。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政策太多。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至今,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有几百个,纳税人和税务人员都难免顾此失彼。二是没有政策。当今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税收政策的相对滞后,如商务、新媒体、打车软件……没有现成政策,不知该如何操作。三是对政策有争议。对于政策文件,互联网如此发达,一搜索就能找到需要的文件;对于没有政策的,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按照税法原则进行处理,同时,税法也允许“税收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统一会计制度计算”。但优选的问题是对现有政策存在争议。对于同一税收政策、同一条文,甚至同一句话,纳税人、中介机构、专家学者、税务机关理解不一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一种观点将目前税收政策解读形象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则派”,即按照国际通行的税收原则或我国税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某一税种设计的背景来解读,省级及以上税务机关、专家、学者往往属于此派;一类是“条款派”(或称“字眼派”),即基本不考虑原则和背景,仅仅根据税法的具体条款、具体字眼来解读,基层税务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属于此派。举个简单、也是名的例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算的额的部分”准予扣除,但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能否在税前扣除一直存在争议。“原则派”认为能,因为个人也是“非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款也是合理合法且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行为;“条款派”认为不能,因为个人不属于“企业”,该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没有提到个人,因此不能在税前扣除,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都是这样做的。直到《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还有一些争议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比如,《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对职工福利费的范围采用了正列举的方式。“条款派”认为,凡是不在其范围内的费用均不属于职工福利费;“原则派”认为,按照税法精神,只要属于企业实际发放给职工的福利,都可以属于职工福利费。这些争议造成各地税收政策执行不一,企业无所适从。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邓勇指出,当前所得税管理的主要矛盾是“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日益增长的对所得税政策确定和及时的需要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依法治税深入人心的今天,企业和税务机关的法律意识都在不断。企业在进行涉税处理时都希望看到税务总局的明文规定,对从法理上做出的解释往往有异议,若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税务机关很难说服企业;税务机关在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做出不利于企业的判断。这正是法治的进步。政策不明确,解读不一致,争议频发,但企业不能因此而不纳税,税务机关也不能因此而不处理,所以要了解争议所在,做出合理判断。本书力求优选限度地帮企业防范税务风险,帮税务机关防范执法风险。本书不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而是对争议问题的解析。争议问题比疑难问题更棘手,疑难问题不一定有争议,但争议问题一定很疑难。本书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常见问题,接地气。企业并购、重组虽然也有很多争议问题,但绝大多数企业遇不到,而且一般都会求于中介机构,甚至每走一步都与税务机关协商,风险控制得较好。而何时确认收入、什么支出能税前扣除、如何享受税收优惠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出现风险,而且是每一家企业天天都会遇到的,也是清楚了解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帮的。本书所列100个争议问题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有的摘自媒体,有的取自网络,有的引自财税书籍,更多的是笔者在征管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二是关注争议之处。本书所列问题都是企业所得税上常见的争议问题,力求解决“痛点”“难点”。政策规定明确,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不予列示;虽不明确但没有争议的,不予列示。有些争议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就从法理上解释;有些争议问题税务总局未发布明确政策但省级税务机关有发布政策,也列出来供读者参考。如果有些争议问题不同省的规定完全对立,有些问题分歧实在太大,则列出双方观点,并加以评论,提出笔者观点。三是简洁明了。书中每个争议问题的体例结构为争议、解析和结论。先以案例提出问题,并列出正反双方的观点和理由,如辩论一般;再进行解析,解析力求简洁,不长篇大论,做到有理有据,尽量引用政策原文;得出结论,政策有规定的,应怎样做,政策规定不明确的,建议怎样做,争议确实很大的,建议咨询主管税务机关。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做结论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笔者所在单位及部门意见,企业在实务中应以主管税务机关口径为准。本书相关政策截至2018年2月底。当前税收政策变化极快,有时一个争议问题刚写完,税务总局就政策明确。比如下面这个争议问题:委托关联企业研发,委托方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是委托方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还是受托方实际发生的费用,还是受托方发生的属于可加计扣除范围的费用?笔者曾在《中国税务报》撰文提出应为委托方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后来,《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明确为“委托方实际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该公告肯定了笔者的观点,但也使这个问题不再有争议,笔者只得忍痛割爱删掉相关内容。这种刚写完就有新政策出来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不厌其烦地修改,就是要为读者呈现真正有争议的问题。除了有益于企业,对于税务机关来说,本书同样适用。这些争议问题同样困扰着税务人员,因此本书也可以为税务人员在解决这些争议问题时提供帮。由于笔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指正。马泽方2018年2月

    100个典型争议案例↓100次观点碰撞↓100个高频风险事项↓100条超实用风险提示!■ 疑难问题不一定有争议,但争议问题一定很疑难。这些争议税官和纳税人都很头疼:对于所得税政策解读,该坚持“原则派”还是“条款派”?自产产品视同销售一定有补税?次年汇算清缴后发放的工资在哪年扣除?补充保险中的“全体员工”一个都不能少?所有企业的股权都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基数?只有发票才是合法有效的税前扣除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房地产能否在税前扣除折旧?……■ 不怕有争议,就怕埋下风险隐患。这本书不一样:不长篇累牍,简洁明确说清争议焦点,点透问题所在;不拐弯抹角,直击征管痛点,争议案例提炼自绝大多数企业所得税高频风险事项;不自说自话,解析有理有据,一线税官基于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答疑解惑合理建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