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如不联系统一不发货,做不发货处理。
作者: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1894—1959),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身于圣彼得堡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瓦连京·利沃维奇·比安基是极有名望的生物学家。出于对父亲的崇敬,作家比安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创作了一生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森林报》。比安基1959年6月10日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作品流行于世的,除了多次修订重版的《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等。
译者:
沈念驹,1940年出生,曾任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译有屠格涅夫、帕乌斯托夫斯基、比安基等作家的作品。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 俄文原版插图
★ 语文推荐课外阅读图书
《森林报》是作者作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奠基之作,是写实的科普作品与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的故事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别开生面的儿童文学名著。首先《森林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而是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只是借用了报纸的名义,采用了报刊的形式,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根据不同时令季节里自然界万物的生活状况和面貌,将全书内容安排在十二期里分别描述,从而使作品的表现手段更加活泼生动,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以至不忍释卷。作者在书里不仅描写了自然界动植物千姿百态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奇闻趣事,还写到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对待大自然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和大自然的关系,无形中凸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作者将一个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他们眼界大开,知识面大大拓展,进而通过愉快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在自己心灵里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望,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导读…1
致读者…1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5
森林年…7
森林年历…9
森林报第一期:苏醒月(春一月)…10
森林报第二期:候鸟回乡月(春二月)…60
森林报第三期:歌舞月(春三月)…100
森林报第四期:筑巢月(夏一月)…143
森林报第五期:育雏月(夏二月)…195
森林报第六期:成群月(夏三月)…234
森林报第七期:候鸟辞乡月(秋一月)…275
森林报第八期:仓满粮足月(秋二月)…329
森林报第九期:冬季客至月(秋三月)…367
森林报第十期:小道初白月(冬一月)…398
森林报第十一期:啼饥号寒月(冬二月)…440
森林报第十二期:熬待春归月(冬三月)…472
知识链接…507
导 读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极其重要的代表作。在作家的祖国,无论他生前还是死后,这部作品一直长盛不衰,一版再版,深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和热捧。不仅如此,就是成年读者也往往爱不释卷。不少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青少年的中国人,尤其是不少当时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不会忘记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森林报》。虽然许多读者未必了解作者比安基其人其事,但是《森林报》里那些有关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动植物的生动描写,书中蕴藏的丰富知识,以及猎人们的传奇经历,一定激发了他们浓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渴望,而且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记忆里。当时的许多读者可能主要是被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所吸引,来不及留意并思考隐含其中的主题。然而,当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受到大自然愈益强烈的报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的许多物种以惊人的速度趋于灭绝,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前。而这个命题恰恰是本书所蕴含的主题。比安基八十多年前就在自己的创作里表现出如此高远的前瞻性,委实难能可
贵。所以《森林报》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在我国再度被翻译出版,自然就凸显出其非同寻常的、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愿中国未来的一代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促进自己树立起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理念。
本书作者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1894年2月11日生于圣彼得堡(苏联时期改名为列宁格勒)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他后来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显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逝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创作流行于世的,除了《森林报》,还有许多以大自然里万物生灵为主人翁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同样是成年和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
比安基的创作,旨在以生动的故事和写实的叙述,向少年儿童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小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森林报》虽然问世于1928年(此说据1962年俄文版《简明文学百科全书》,与本书《致读者》所说的1927年不符),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再重版(至作家去世后的第三年,即1961年已出到第十版),究其原因,就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所宣扬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如果说作家在中短篇小说中描写的主要是动物故事以及与动物相关的人的故事,那么《森林报》则向读者全面展示了自然界的大千世界。不仅如此,他还对
当时苏联全国各地的山川形胜和自然环境有生动的描述,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对祖国的情感。
《森林报》模仿期刊的形式,按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分为十二期,结集成书。俄文原版在每一新版问世时都对上一版有所修订,内容或增或减,但基本栏目保持不变,所增减者仅止于原栏目内的篇目或新增栏目。限于篇幅,这次选入“《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时省略了部分栏目和篇章,只留取最精华的部分,好在每个栏目都各自独立成篇,彼此不相关联,丝毫不会对阅读造成影响。
本书也对有些关涉俄罗斯文化而为当今青少年所陌生的东西做了交代。例如圣彼得堡城区及近郊的一些地名或建筑,像“彼得宫”“喀琅施塔得”等等,没有到过那里的人可能觉得十分陌生,为方便读者对背景的了解,译文中做了注释说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原文中的某些本身就一词多义的词语,汉语中意译时无法表达其一词多义的特点,如“葇荑花序”与“耳环”这两个词在俄语里音形相同,如简单地按意思翻译,译文里是毫无关系的两个词,而本书俄文原著里恰恰把两个意思都用上了。有的词汇是某一学科的术语,不学这个专业的人未必了然,如“黄道带”,是天文学名词,行外人大多不知道“黄道十二宫”是怎么回事,更不知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它的关系。这就是译者在译本中加了许多注释的原因。俄文原著中的极少注释标明了“原注”字样。
沈 念 驹
致 读 者
一般的报刊写的都是关于人的事。然而孩子们却对了解野兽、鸟类和昆虫如何生活感兴趣。
森林里发生的事情不比城市里少。那里照样有各行各业,经常过快乐的节日,也常有不幸事件发生。那里有自己的英雄和盗贼。而城市里的报刊却很少写这方面的事,所以谁也不知道森林里的所有新闻。
比如说有谁听说过在我们列宁格勒州,在冰封雪盖的严冬会从地里爬出不长翅膀的蚊子,而且光着脚丫子在雪地里飞奔呢?关于森林中的巨兽驼鹿之间的鏖战,关于候鸟迢迢万里的长途迁徙,关于黑水鸡徒步穿越整个欧洲的有趣旅行,你能从哪一份报上读到呢?
有关这一切种种的故事都可以在《森林报》上读到。
我们将十二期《森林报》(每月一期)合订成一册。每一期都由编辑部的文章、我们驻林地记者的电报和书信①以及有关狩猎的故事组成。
我们驻林地的记者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孩子、猎人、科学家和护林员——所有在森林里跋涉,对野兽、鸟类和昆虫的
生活感兴趣,记录森林里发生的形形色色事件并将其寄往我们编辑部的人。
独立成书的《森林报》首次问世是在1927年。从那时起它已重版了八次,每次都补充了新的篇章。
我们将一名专职记者派到著名猎人塞索伊·塞索伊奇身边。他们一起打猎,当他们坐在篝火边休息时,塞索伊·塞索伊奇就讲述自己的历险奇遇。我们的记者便把他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寄往我们编辑部。
《森林报》诞生在列宁格勒①,也在那里印刷出版,这是一份州报。报上报道的所有事件几乎都发生在列宁格勒州或就在列宁格勒市内。
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大到北方边境风雪漫天,冷得连血液都会结冰,而南方边陲却赤日炎炎、鲜花盛开;我们祖国西部的孩子们正酣然入梦,东部的孩子们却已经睡醒,正在起床。所以《森林报》的读者希望从本报不仅能了解列宁格勒州发生的事,而且能了解与此同时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事。按照我们读者的要求,我们在《森林报》上设置了我们的记者发自苏联各地的《天南海北趣闻》栏目。
我们刊登塔斯社②有关我们的小伙伴们的工作和功勋的一系列消息。
我们还请求生物科学博士、植物学家和女作家尼娜·米哈伊洛夫娜·帕甫洛娃为我们的《森林报》撰写有关我国许多有趣的植物的文章。
我们的读者应当了解大自然的生活,以便学会改造自然,按
自己的意愿支配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要知道当我们《森林报》的读者长大以后,他们将培育令人惊异的植物新品种,将会为了祖国的利益管理森林里的生命。
……但是为了给国家带来益处,而不是危害,首先应当热爱并熟知祖国的大地,应当认识在大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
我们的首位驻林地记者
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卡依戈罗多夫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早年,列宁格勒人和林区居民经常会在公园里遇见一位戴眼镜、目光专注的白发教授。他常在侧耳谛听鸟儿的啼鸣,仔细观察每一只飞经身边的蝴蝶或苍蝇。
我们大城市的居民不善于发现春天里每一只新出现的鸟儿或蝴蝶,而春季林中新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逃不过他的目光。
这位教授名叫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卡依戈罗多夫。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对我们城市及其近郊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一连观察了半个世纪。整整五十年中他眼看着春季替代了冬季,夏季替代了春季,秋季替代了夏季,于是冬季又复来临。鸟群飞走又飞来,花朵和树木花开又花落。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一丝不苟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什么时间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在报上发表。
他还呼吁别人,尤其是青少年,观察大自然,记录观察所得并把笔记寄给他。许多人响应了他的呼吁。他那支记者观察员的队伍年复一年地在壮大又壮大。
如今许多热爱大自然的人——我国的地方志学家、学者、少先队员和小学生都效法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开创的先例,继续进行这样的观察并收集观察结果。
在五十年中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已经积累了许多观察的结果。他把这一切都整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由于他持久、顽强、细心的工作和我们的读者未闻其名的其他许多科学家的劳动,我们知道春季里什么时候哪些鸟类飞来我们这里,秋季里它们又何时飞离我们,我们的鲜花和树木又如何生活。
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为孩子和成人写了许多有关鸟类、森林和田野的书。他亲自在小学里工作,并且总是证明:孩子们研究亲爱的大自然不应当在书本上,而是在林间和田野散步的时候。
1924年2月11日,由于久患重病,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去世了,未能活到新一年春季的来临。
我们将永远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