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新书]人卫版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第4版 周学胜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 配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谢谢合作。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 周学胜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学胜著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
    • ISBN:9786308963195
    • 版权提供:人民卫生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如不联系统一不发货,做不发货处理。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自2000年3月首次出版以来,已3次修订再版发行,先后23次印刷,累计印数8万余册,并翻译成英文等版本在国际上发行,深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与点赞。

    为更好地保持该书的先进性,与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接轨,再次修订编写第4版。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经过4版修订,其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本书修订继续保持3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现代论述部分内容,使其知识点的应用更具实践性;二是对图表部分,作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直观明了;三是对原文解读部分做了删减,选择紧扣知识点的原文,并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增加解释。此外,在每章之后增加【学习要点提示】,便于复习提高。全书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周学胜教授,曾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行政负责人。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专家,被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聘请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老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临床及研究工作50余年,坚持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国家级与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独立编写和参与编写并出版的论著,有《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中医基础理论》(教参、高参)、《中医学基础》(教参)、《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以及《吴中医集?方药类》(《脉药联珠》点校)等10余部。

     

     

    绪论/001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01

    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006

    三、 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015

    第一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019

    第一节 阴阳学说 /019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020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023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32

    第二节 五行学说 /040

    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 /041

    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044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49

    第三节 精气学说 /058

    一、 精气的基本概念 /058

    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060

    三、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62

    第二章 藏象/064

    第一节 五脏 /070

    一、 心(附:心包络) /070

    二、 肺 /078

    三、 脾 /089

    四、 肝 /096

    五、 肾(附:命门) /106

    第二节 六腑 /121

    一、 胆 /122

    二、 胃 /123

    三、 小肠 /126

    四、 大肠 /127

    五、 膀胱 /128

    六、 三焦 /129

    第三节 奇恒之腑 /133

    一、 脑 /133

    二、 女子胞 /136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38

    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39

    二、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49

    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50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157

    第一节 精 /157

    一、 精的基本概念 /157

    二、 精的生成 /158

    三、 精的功能 /159

    第二节 气 /161

    一、 气的基本概念 /161

    二、 气的生成 /162

    三、 气的运动 /163

    四、 气的功能 /165

    五、 气的分类 /169

    第三节 血 /178

    一、 血的基本概念 /178

    二、 血的生成 /178

    三、 血的运行 /180

    四、 血的功能 /182

    第四节 津液 /183

    一、 津液的基本概念 /183

    二、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185

    三、 津液的功能 /187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88

    一、 气与血的关系 /188

    二、 气与津液的关系 /191

    三、 血与津液的关系 /193

    第四章 经络/19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197

    一、 经络的基本概念 /197

    二、 经络系统的组成 /19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200

    一、 十二经脉的名称 /200

    二、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202

    三、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213

    四、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214

    五、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216

    六、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21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218

    一、 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218

    二、 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220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224

    一、 经别 /224

    二、 别络 /227

    三、 经筋 /228

    四、 皮部 /229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230

    一、 沟通联系作用 /230

    二、 通行气血作用 /233

    三、 感应传导作用 /234

    四、 调节平衡作用 /234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235

    一、 阐释病理变化 /236

    二、 指导疾病的诊断 /237

    三、 指导疾病的治疗 /237

    四、 指导养生保健 /238

    第五章 体质/240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240

    一、 体质的概念 /240

    二、 体质的构成 /240

    三、 体质状况的评价 /242

    四、 体质的特点 /243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244

    一、 先天因素 /244

    二、 后天因素 /246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250

    一、 体质的分类方法 /250

    二、 体质的阴阳分类及其特征 /251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253

    一、 体质与病因 /253

    二、 体质与发病 /254

    三、 体质与病机 /255

    四、 体质与辨证 /255

    五、 体质与治疗 /256

    六、 体质与养生 /257

    第六章 病因/25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261

    一、 六淫 /261

    二、 疠气 /272

    第二节 内伤病因 /275

    一、 七情内伤 /275

    二、 饮食失宜 /282

    三、 劳逸过度 /286

    第三节 继发病因 /288

    一、 痰饮 /288

    二、 瘀血 /292

    三、 结石 /296

    第四节 其他病因 /298

    一、 外伤 /298

    二、 寄生虫 /299

    三、 胎传 /301

    四、 毒邪 /303

    第七章 发病/304

    第一节 发病原理 /304

    一、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305

    二、 邪气侵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06

    三、 邪正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307

    第二节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9

    一、 环境与发病 /309

    二、 体质与发病 /309

    第三节 发病类型 /310

    一、 感邪即发 /311

    二、 缓发 /311

    三、 伏而后发 /312

    四、 继发 /312

    五、 合病与并病 /312

    六、 复发 /312

    第八章 病机/316

    第一节 基本病机 /316

    一、 邪正盛衰 /316

    二、 阴阳失调 /321

    三、 气血失常 /328

    四、 津液代谢失常 /335

    第二节 内生五邪 /336

    一、 风气内动 /336

    二、 寒从中生 /337

    三、 湿浊内生 /338

    四、 津伤化燥 /338

    五、 火热内生 /339

    第三节 疾病传变 /340

    一、 疾病传变的形式 /340

    二、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347

    第九章 防治原则/351

    第一节 预防 /351

    一、 未病先防 /352

    二、 既病防变 /356

    三、 病后防复 /358

    第二节 治则 /358

    一、 正治与反治 /360

    二、 治标与治本 /364

    三、 扶正与祛邪 /366

    四、 调整阴阳 /371

    五、 调理气血津液 /373

    六、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76

    附:主要参考书目 /383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四、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五、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六、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通行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四、指导养生保健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状况的评价
    四、体质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体质的阴阳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疗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继发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胎传
    四、毒邪
    第七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二、邪气侵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正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第二节 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环境与发病
    二、体质与发病
    第三节 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缓发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第二节 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三节 疾病传变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病后防复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二、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与祛邪
    四、调整阴阳
    五、调理气血津液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附: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修订继续保持3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本次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现代论述部分内容,使其知识点的应用更具实践性;二是对图表部分,作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直观明了;三是对原文解读部分做了删减,选择紧扣知识点的原文,并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增加解释。此外,在每章之后增加【学习要点提示】,便于复习提高。全书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知识面更广泛,剖析更深透,是初学中医者的引路入门之书,是教学、临床及研究人员难以觅得的参考之书。

    周学胜 编

    周学胜,教授,生于1940年4月,江苏省建湖县人。1962-1968年就读于南京中医学院(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学制6年)。1968-1972年在江苏省灌南县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卫生工作。1972年至今,先后在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临床及研究工作。曾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曾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行政负责人。曾受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专家,被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聘请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老师。曾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传统生命学分会第一届全国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基础理论......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