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乱世出枭雄:第二部三国人物征战记南门太守
  • 正版
    • 作者: 南门太守著 | 南门太守编 | 南门太守译 | 南门太守绘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门太守著| 南门太守编| 南门太守译| 南门太守绘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84000
    • 页数:32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4399356
    • 版权提供:现代出版社
    • 作者:南门太守
    • 著:南门太守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9.80
    • ISBN:9787514399356
    •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7-01
    • 页数:324
    • 外部编号:315034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上篇?统一北方 / 001
    一、五千万买曹操的人头 / 002
    二、刘表的心思需要猜 / 007
    三、外围的争夺 / 010
    四、一场及时的意外 / 014
    五、失守两道防线 / 017
    六、虎豹骑的闪电战 / 022
    七、一位神秘来客 / 027
    八、俘虏的鼻子没了 / 032
    九、袁军大溃败 / 036
    十、小青年挑起重担 / 042
    十一、江东的新老阵营 / 047
    十二、袁氏兄弟内斗 / 051
    十三、找郭嘉走后门 / 055
    十四、向曹操的一箭 / 058
    十五、只是一个小插曲 / 062
    十六、给崔副州长道歉 / 066
    十七、虎豹骑扬威南皮 / 070
    十八、抑制豪强势力 / 073
    十九、解决并州问题 / 076
    二十、终于统一了北方 / 079
    二十一、一场 / 084
    二十二、北方多才俊 / 087
    二十三、司马懿出仕 / 092
    二十四、越过长城险关 / 094
    二十五、激战白狼山 / 100
    二十六、公孙康的选择 / 103
    二十七、天妒英才郭奉孝 / 106
    中篇?赤壁之战 / 110
    二十八、寄人篱下的日子 / 111
    二十九、一个拼人才的时代 / 114
    三十、诸葛亮的身世 / 117
    三十一、诸葛亮的隆中对 / 121
    三十二、孙权西征黄祖 / 124
    三十三、神手甘宁 / 127
    三十四、孙权终于报了仇 / 130
    三十五、刘表忧惧而死 / 135
    三十六、刘备差点被出卖 / 139
    三十七、刘备脱险之谜 / 142
    三十八、贾诩没说出的话 / 145
    三十九、一封恐吓信 / 150
    四十、被忽视的兵团 / 153
    四十一、周瑜较起了真 / 156
    四十二、只是一场遭遇战 / 159
    四十三、孙权兵围合肥 / 162
    四十四、曹将军被惊为天人 / 165
    四十五、曹军“剿匪”专业户 / 169
    四十六、天上掉下来个孙妹妹 / 171
    四十七、有人不给刘备面子 / 176
    四十八、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 181
    四十九、马超了 / 185
    五十、儿媳妇的孝心 / 189
    五十一、河上遇险记 / 192
    五十二、贵在学以致用 / 196
    五十三、临事独断之权 / 200
    五十四、一群小人物成大事 / 203
    五十五、设立雍州刺史部 / 206
    下篇?鼎足而立 / 209
    五十六、刘璋坐不住了 / 210
    五十七、有没有“献”/ 213
    五十八、百日涪城大会 / 215
    五十九、都是情中人 / 221
    六十、一次意外事件 / 227
    六十一、刘备调来了援军 / 0
    六十二、来了一位神攻 /
    六十三、成都的两个府 /
    十、这场仗没法再打了 / 240
    六十五、稀里糊涂的胜利 / 243
    六十六、张辽的逍遥津 / 247
    六十七、益阳城外单刀会 / 250
    六十八、“白地将军”夏侯渊 / 254
    六十九、老对手的较量 / 258
    七十、称王汉水滨 / 261
    七十一、的“保皇派” / 264
    七十二、一项重要突破 / 268
    七十三、后宫来了新皇后 / 270
    七十四、有件大事没解决 / 273
    七十五、曹丕身边的小圈子 / 276
    七十六、展开公平竞争 / 280
    七十七、一场“抢人”大战 / 283
    七十八、分裂成两大阵营 / 286
    七十九、铜雀台上目睹叛乱 / 289
    八十、杨训、崔琰和毛玠 / 292
    八十一、几家欢乐几家愁 / 295
    八十二、个“鸽派” / 299
    八十三、关羽的骄傲 / 302
    八十四、两场谋反事件 / 305
    八十五、湘关抢米风波 / 308
    八十六、关羽命丧临沮 / 311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文史学者、作家,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历史人物传记9部,历史随笔集20余部,散文集、诗集各1部,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代表作有《三国全史》《能臣与英雄:曹操大传》《谋局与破局:诸葛亮大传》《曹操的孙子兵法》《曹操秘史》《三国英雄记》《三国冷知识》《建安十三年》《少年读三国》《南门太守讲三国演义》等。

    六、虎豹骑的闪电战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立即以天子的名义拜关羽为汉寿亭侯。
    这是关羽首次封爵,是侯爵中的第三等,对其具体所指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指“汉寿县的亭侯”,该县在荆州刺史部武陵郡;二是指“汉寿亭的侯”,亭是县以下的行政单位,但该亭在何处无考。
    曹操很欣赏关羽,有意把他永远留在自己身边,所以特别怕关羽离他而去。不久前,曹操曾密派与关羽交好的张辽去摸底,看看关羽愿不愿意长期待在他这里。
    张辽说明意图,关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厚待我,然而我受刘将军厚恩,我们在一块起过誓,要同生同死,我不可能背叛他(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我不会永远留在这里,但我会报答曹公以后再走。”关羽向张辽说完那番话后,张辽心里犯了嘀咕,原话转告,怕曹操生气杀了关羽,不如实转告,又觉得对不起曹操对自己的信任,张辽还是如实说了。曹操没生气,反而觉得关羽很仗义(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现在关羽力斩颜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曹操预感关羽有可能要走,立即对关羽给予厚赏,想留住他。但关羽去意已定,他把曹操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全部封存起来,留下一封信,前往袁军大营找刘备去了(奔先主于袁军)。
    有人想追,曹操制止了,对大家说:“他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关羽受到后世的追捧,被称为武圣,其实不是他的勇猛比,而是他为人做事方面很到位,他不为利所动,所有的事都以义为先,做事很讲究,即使离开也让人挑不出理来。
    曹操对这件事的处理也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他明知关羽去心已定,仍然激赏其志向,等关羽离开时也不去追赶,以成全其忠义,这种胸襟没有相当气度无法做到(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
    关羽受到曹操的厚遇仍不忘刘备、曹操得关羽而不杀,都可以称为贤,然而这种贤,战国的士、君也能做到,关羽报效曹操、封还所赐、拜书而辞,显示出关羽的从容不迫,这才是战国的士们难以做到的。曹操能平其心气,不以敌我划界,成就关羽的忠义,更显示出他有古时先王的遗风。
    人很容易做善事,但不做恶事就比较难。能做善事,可以守好一个;但因为没法不做恶事,所以很难赢得天下。
    刘备此时应该在阳武或者黎阳,关羽此时应该在官渡附近,关羽要找刘备不必太费周折,也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只要事先把路线搞清楚,应该问题不。关羽不仅自己走了,还带上了刘备的两位夫人甘氏和麋氏,可见他事先做了精心准备,曹军不追,关羽一行顺利来到袁军控制的地区。
    关羽刚杀了袁绍的大将,这边恐怕正在给颜良开追悼会呢,这时候关羽送上门来,袁绍想必是既爱又恨,但也不好说什么,如果追究关羽把他杀了,不仅逼着刘备,而且得让曹操笑掉大牙。
    刘备见到关羽以及失散的两位夫人,自然喜出望外。
    在关羽回归之前,赵云也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这些年来,赵云一直没有跟着刘备,当初大家还都在公孙瓒手下时,赵云因为死去了兄长,要回家乡中山国料理丧事,所以离开了刘备,自此多年没有消息。
    赵云没有忘记他向刘备临别时做出的承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打听着刘备的情况,听说刘备来到了冀州,赵云立即动身前去相见。
    他们重逢的地点是邺县(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推测起来正是袁绍在元城迎接刘备后回到邺县的那段短暂时间。
    刘备又见到赵云特别高兴,一刻都舍不得离开赵云,特别怕他再走,以至于晚上睡觉都在一张床上(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刘备交给赵云一项任务,让他招募人马,现在刘备头疼的是手下没人,袁绍很贼,尊你敬你但不给你一兵一卒,如果刘备自己出面募兵,袁绍必然会有警觉和疑虑,赵云是个新人,目标不大,悄悄做这项工作很合适。
    赵云做得很好,没用多长时间就招募到几百人,赵云私下告诉他们是刘备将军在招人,他们都是刘将军的手下(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也许是赵云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许是袁绍太忙顾不过来,袁绍对这些事一概不知(绍不能知)。
    这是刘备东山再起的希望,刘备在袁绍这里待的时间不长,但已切实感受到了袁绍集团内部的紧张气氛,派系林立,兄弟不和,钩心斗角,互相拆台,四周都是挖坑的人,哪天一不小心就得掉进陷阱里,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还不如当初在许县。
    刘备不得不给自己留一手。
    虽然连破曹军两道防线,但袁绍也连失了两阵,而且败得很惨。
    这个时候他应该先冷静冷静,总结一下教训,调整一下思路,就像篮球比赛,一连让对手得分,自己毫无招架之力,那就得叫暂停了,少也要把对手连胜的气势给挡住。
    但袁绍没有,曹在心目中只是个小兄弟,昔日一个拎包的、跟班的,曹打败袁绍觉得很丢面子,而且他不认为自己在指挥上有什么失误,他觉得曹操能赢纯粹是运气好。
    运气,不能总是你一个人好吧?
    黄河边上的阳武县秦代称博浪沙,因张良在此刺杀嬴政而闻名天下。现在该地处在黄河以南,北距黄河数十里,但在汉末黄河经过敖仓后不是向东北方向流去,而是流向东南,阳武县在黄河的北岸。
    袁绍把指挥部由黎阳推进到阳武县,由此渡过黄河就是中牟县,汉末到现在中牟县的位置变化不大,今天的官渡镇就在中牟县城的东郊。
    曹操不能退了,官渡必须守住。
    这时,曹操这边形势相当紧张,大家都认为双方的力量仍然悬殊,一部分人产生了动摇,还有一小部分人甚至暗中与袁绍联络,随时有叛乱的可能。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更为不利的事情发生了,后方的汝南郡一带出了问题。
    汝南郡虽然有李通、赵俨等人在那里,但竟力量有些薄弱,袁绍派人到处拉拢收买,李通不为所动,但有人还是动了心,这些人是黄巾军的余部。
    之前曹操率军来洛阳时曾路过汝南郡,当时汝南郡以及相邻的颍川郡黄巾军余部很兴盛,首领分别有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曹操指挥人马打败了他们,刘辟、黄邵被于禁斩首,何仪等人投降。
    看到局势对曹操不利,已经投降的黄巾军余部马上活跃起来,在汝南郡起兵叛乱公开响应袁绍,史书说这次叛乱的领头人是刘辟,这与前面的记载有矛盾,因为之前史书记载说刘辟已被于禁杀了。
    要么前一次刘辟未死,要么这个刘辟另有其人,总之他们的声势很猛,李通、赵俨等人无力剿灭。
    袁绍得知后大喜,刘表、孙策没有指望上,天上却掉下一个来帮忙的刘辟,袁绍决定派人前去支援,壮大刘辟的力量,也给曹操的背后来一把刀。
    袁绍乐观地估计,今年冬天之前肯定能拿下许县,结束战斗。
    袁绍决定派刘备领兵前往,执行这项特殊任务。
    这个决定有点儿出乎意料,正如当初曹操派刘备执行拦截袁术的任务一样,都不太好理解。
    到曹操背后发展势力,的确是当前的一着好棋,这样的机会对袁绍来讲是很重要的,不能轻易浪费,基于这种考虑,派谁去执行这项任务必须慎之又慎。
    袁绍手下本来不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但是短短几天时间,颜良、文丑这两位出将后丧命在军前,袁绍的手头一下紧张起来,再调一员与颜良、文丑相当的将领去执行这项新任务,袁绍还真不好派。
    这大概是袁绍让刘备去的主要原因,如果换成曹操,再难也不会派刘备去,曹操吃过亏。
    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这项任务是刘备竭力争取来的,袁绍可能开始也有疑虑,但看到刘备的积极这么,而自己的人手也不富裕,于是就答应了。在袁绍眼里,刘备是货真价实的豫州刺史,长期在豫州、徐州一带活动,熟悉那里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去倒也挺合适。
    这样,刘备便率部离开阳武前往汝南郡,此行按现在里程直线距离也有200公里,是一趟远差。而且不能从中间走,必须绕开中间的官渡、许县等曹操重兵把守的地方。
    不走中间,走西边还是东边都要越过“曹操控制区”。如果从西边绕行,要经过新郑、阳城、昆阳等地,如果从东边绕行,要经过陈留郡、陈国。
    相比较而言,从东边走更现实一些。
    袁绍没有派将领与刘备同行,这也许是刘备所希望的。刘备是带着自己的人马走的,包括部属及家眷,能带走的全都带上,还回来那就看情况再说了。
    在这支队伍里有一支生力军,那就是赵云秘密招募的数百人,让刘备这个左将军不至于太寒酸了。
    ,刘备率部顺利到达了汝南郡与刘辟等人会合,声势大增。
    刘备指挥人马自南向北攻击许县,前锋一度到达濦强县。
    濦强县汉末属汝南郡,位于许县以南30公里的地方,再往前,马跑得快点儿,小半天就到许县了。
    许县是曹操的后方基地,献帝以及包括曹操本人在内的所有高级将领、智囊的家眷几乎都在这里,拿下许县,把这些家眷俘虏在手,对曹军的将是巨大的,刘备对此深有体会。
    此时曹军的主力都在前线,曹操只派荀彧、王必、满宠等人留守许县,他们都是文官出身,曹操的后院眼看要燃起一把大火。
    好在朝廷尚书令荀彧处理这样的危机很有经验,当初张邈、吕布突然起事,情况与现在有点儿类似,正是在荀彧等人临危不乱下才渡过了危机。
    荀彧一面加紧备战,一面派人火速前往官渡前线,操报告情况。
    官渡前线,袁军的进攻势头正猛。
    曹操压力很大,正在这时却接到荀彧的报告,想必曹操的头疼病一下子加重了好几倍。曹操现在面临着根本无兵可抽、无将可派的局面,但许县也不能丢失,曹操深知其中的利害。
    曹仁看到这种情况,向曹操建议:“南面情势危急,不能不救。刘备手下大都是新从袁绍那里招来的兵,他刚带这些兵指挥起来未必顺手,刘辟等人向来看风使舵,不会苦战。所以,如果快速出击,一定能很快把他们击破。”曹仁现在正式的职务是朝廷议郎兼广阳郡太守,但曹给的实际任务是训练和指挥骑兵(以议郎督骑)。
    这支骑兵,是曹军嫡系中的嫡系、主力中的主力。
    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虎豹骑。
    有人认为汉末三国有四大部队,分别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吕布的陷阵营、曹操的虎豹骑和刘备的无当飞军,白马义从、陷阵营前面介绍过,他们已随公孙瓒和吕布而消失,无当飞军纵横沙场还是多年以后的事,当下能被称为劲旅的,只有这支虎豹骑。
    曹操本人对骑兵作战一向十分偏爱,在之前与陶谦、吕布、袁术等人的作战中可以看出,他擅长使用骑兵,关键时刻往往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他组建了这支战斗力超强的虎豹骑。
    虎豹骑也是曹操的近卫部队之一,先后由曹仁、曹纯等人指挥,曹休、曹真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将领曾在这支军队服役。这支人马数量不多,大约在5000人,但个个都是千挑万选,每有一个缺员,就从上百人里挑选一个补上(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曹仁的建议启发了曹操,在无力抽调正面战场兵力的情况下,可以让曹仁率虎豹骑快速出击,得手后迅速回师,袁绍还没等弄清情况问题就解决了,打一个时间差。
    这就是拿速度弥补兵力的不足,但这样做比较冒险,如果曹仁此行不顺利,不能很快结束战斗,如果袁绍得到消息趁机发起正面强攻,后果都不堪设想。
    但曹操还是向曹仁下达了率虎豹骑奔赴汝南郡的作战命令,原因是舍此已没有更好的办法。
    曹仁率虎豹骑悄悄地出发了。
    他们只带少量干粮,不带辎重,从官渡前线隐蔽撤下,之后向南,直扑汝南郡。200公里对虎豹骑来说是加一夜的行军路程,面对这样一支快速机动部队,刘备即使在沿途安排有侦察人员也毫无作用,因为刘备的便衣侦察员根本跑不过虎豹骑。
    所以,当曹仁突然出现在刘备面前时,刘备吃了一惊。
    刘备没想到的是,前来支援的竟然是曹军精锐的主力,也没有想到曹仁亲自来,自己手下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勇将,但能打硬仗的人马不多,至于刘辟等人,不要看他们嘴上多么慷慨激昂,一到打硬仗,肯定时间开溜。
    刘备并没有为袁绍的事业牺牲自己的打算,所以他指挥的人马一触即退。
    曹仁得手后不敢停留,立即由汝南郡回师。
    他没有走原路,而是向西边绕行了一下,可能有意从许县附近经过,展示一下曹军的铁骑,让后方惶惶不安的人心有所稳定。
    许县再往官渡要路过一些山区,如陉山、鸡洛山、梅山等,曹仁率部路过鸡洛山时,与一队袁军突然遭遇,曹仁指挥人马将其击败,曹仁大概事后才知道,这是袁绍派来包抄曹军后路的。
    原来,刘备南下后,有人劝袁绍不要把希望全放在刘备、刘辟身上,还应该再派一支奇兵南下与刘表联络,使南北夹击曹操的计划更有把握。袁绍开始不同意这项计划,他的人马虽然占优势但也不富裕,他还是想打阵地战,在正面取胜。但禁不住劝说,袁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派遣部将韩荀率一支人马从西面向许县后方迂回,想去南阳郡,到那里与刘表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夹击曹。韩荀巧遇虎豹骑,从而给他造成了严重的战略误判,他以为在这偏僻的山区也有曹军重兵把守,所以不敢恋战,赶紧撤回官渡袁军大营,向袁绍报告情况。
    袁绍后悔不已,认为分兵出击是步臭棋,再也不提分兵的事。
    十七、虎豹骑扬威南皮正在曹操考虑下一步先从哪个方向用兵的时候,建安九年(204),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高幹投降了。
    曹操接受高幹的投降,以献帝的名义仍任命其为并州刺史。
    这样,西面就可以暂放一下,对北面的袁熙袁以及东面的袁谭,曹操决定先打东面。
    曹操跟袁谭是合作关系,还结成了儿女亲家,目前这一关系仍未从形式上终止,为何先从他下手?
    这是因为,袁谭趁曹操围攻邺县之机抓紧扩张势力,这段时间以来先后攻占了魏郡以东的甘陵国、安平国、渤海郡、河间国的一些地方。甘陵国过去叫清河郡,桓帝时改为甘陵国,治所在甘陵县,即今山东省高唐县。
    这些举动无异于向世人表明,袁谭又背叛了曹。不仅如此,袁谭还向袁尚下手,袁尚从邺县逃出来,先到的是中山国,袁谭向其进攻,袁尚被打败才逃到了袁熙那里。
    袁谭打败弟弟,把主力移驻到龙凑这个地方。
    龙凑在哪里不详,12年前袁绍曾在这里和公孙瓒有过一场激战,结果公孙瓒大败。
    袁谭的快速扩张成为曹操先解决他的原因而袁谭的一系列行为也刚好给曹操找到了借口,曹操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兵攻打他。
    出师前,曹操先给这个亲家写了封信,责备他负约,宣布解除双方的婚约,把袁谭的女儿遣送回家。
    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向龙凑开来。
    袁谭自知不是对手,主动撤退,将主力收缩到渤海郡境内,坚守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县。
    南皮,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
    这不是,而是真的。南皮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援燕经过现在的沧州,为了保军事供应,找了一块地方筑起一座城,专门从事皮革加工,这座城便被称为皮城。由于它北面的章武县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这个皮城称为南皮。
    袁绍担任过渤海郡太守,这里是他的老根据地。袁谭退守南皮后,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底先攻入渤海郡南面的平原国,肃清了那里的袁军,于第二年初将主力部队开到南皮城外。
    对于这场战斗曹操十分重视,务求一战必胜,消灭袁谭,所以他不仅带上了张辽、乐进、于禁等名将出征,还带上了曹仁的虎豹骑。虎豹骑除曹仁直接指挥外,指挥官还有曹纯,曹真、曹休等曹家年青一代也在这支队伍里。
    刚刚当了新郎官的曹丕也参加了南皮之战,他虽不是虎豹骑成员,但在战斗间隙经常跟曹真、曹休在一起,这些情况在保存下来的曹丕私人信件里都有记载。
    除了曹真和曹休,曹丕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此时在曹军中担任司马一级的军官;另一个叫吴质,字季重,年龄约比曹丕大10岁,是兖州刺史部济阴郡人,曹操在兖州主政时期就投奔了曹营,但一直默默无闻,曹丕对他很欣赏,认为他才学过人,见解独到,而且擅长交际,所以引为至交。
    吴质成为曹丕身边的智囊,他始终追随曹丕,成为影响曹丕一生的重要人物之一,此次南皮之战,夏侯尚和吴质都来了。
    名将云集、兵强马壮的曹军面对困守孤城的袁军应该一战而胜,但让人觉得意外的是战局开始却并不顺利,曹军攻城很艰难,付出了重大伤亡仍然没有多大进展。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袁军顽强抵抗、南皮城防坚固之外,的问题来自气候,此时是正月,华北平原正值严寒季节,城上滴水成冰,对防守的一方有利,对攻城的一方明显不利。
    看到这种情况,曹操想先退兵,等天气转暖之后再说。
    各位将领听了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有个人一听就不干了,他是曹纯。虎豹骑亲自出战却无果而还,曹纯实在不甘心,他向曹操建议:“我们孤军远征,如果撤退必然会影响士气,现在敌人在攻防战中占优,必然会滋生骄傲思想,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一定能将敌人打败!”曹操觉得曹纯说得也有道理,这一趟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袁谭,那么袁熙、袁尚的解决也都得往后拖延,夜长则梦多,还是把南皮拿下,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曹操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南皮。
    曹操亲临前线指挥,他还亲自擂鼓战,曹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守城的袁军渐渐不支。
    乐进率部个突进到城下,首先把东门攻破,杀进城里,袁军开始溃逃。
    袁谭骑马在卫队的保护下逃出了南皮,倒霉的是,他一出城就遇到了负责堵截的曹军,而且偏偏是摩拳擦掌正要露一手的虎豹骑。
    攻城不是骑兵的长项,曹纯率领虎豹骑在外围堵截溃逃的袁军,结果堵住了袁谭。
    虎豹骑上去一顿猛揍,袁谭及其卫队哪里是对手,被杀了个丢盔卸甲。也是虎豹骑过于生猛,打起来有点收不住,一个冲锋居然把袁谭杀死了,没有抓到活的。
    袁谭的主要谋士郭图在城里被活捉,曹下令处死。
    曹操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高兴坏了。
    一高兴,曹操在马上又吹又唱、手舞足蹈起来(于马上舞)。
    确实是太高兴了,大概在曹操看来,此战结束,北方将再无大的战事。
    虎豹骑力斩袁谭,再次打出了声威。之后这支劲旅跟随曹操征战,除担任保卫曹操的任务外,还在北征乌桓之战中立下战功,斩杀了乌桓单于蹋顿。在长坂坡之战中闪电出击,大败刘备。在潼关大战中,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凉州兵团。
    南皮被攻破,城里的百姓惊恐万分,大家都传说曹军一向凶残,在邺县曾实施屠城,于是纷纷外逃,来不及逃跑的,也都惊恐不已,城里一片混乱。
    这时有个人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召见来人,他自称名叫李孚,是前冀州的主簿。
    一个前州里的属官不会引起曹操的注意,但李孚这个名字曹操不陌生,他占领邺县后大概打听过那个给邺县送信、从曹营里一进一出的传奇人物,有人告诉他那个人名叫李孚,曹操自然对他刮目相看。
    来的确实是李孚,他在袁谭军中也被打散,现在局面已经乱了套,他想必须尽快结束这种局面,可以少死一些人。
    曹操问明了李孚的想法,又问他该如何做,李孚说:“现在应该恢复正常秩序,制止抢掠行为。但如今城里人心混乱,有人趁火打劫,应该派一个城里能信得过的人,前去给大家讲明情况,以安民心。”曹操认为有理,于是下令不得在城里烧杀,有趁火打劫的一律格杀勿论,同时委派李孚向城内的官民宣讲政策,稳定人心。
    经过努力,局面慢慢稳定了下来。
    此后,曹操下令在南皮进行休整,曹丕等人也进了城。
    战事稍停,这帮年轻人就流露出风华正茂的天,他们在南皮时常聚会一下,放松身心。参加聚会的包括曹丕、曹休、曹真和吴质等人,在后来曹丕、吴质的私人信件中,不止一次提到此次南皮之游,其中一次曹丕写道:“每想到当年的南皮之游,实在难以忘怀。当时大家一会儿沉浸在经籍学问里,一会儿又玩玩弹棋游戏,下几盘围棋决胜负,弹奏一曲古筝。或者投身大自然怀抱到城北郊游,或者在城南饭馆里聚餐(驰骛北场,旅食南馆)。甜瓜浸在泉水里随时取用,红红的李子放在冰块里消渴解暑(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冰)。这样的游乐日以继夜,大家坐着车子畅游后园,夜风徐徐,胡笳低昂,怎不令人乐极而哀,怆然伤怀!”曹丕还写道,此情此景让人激动,他在车上回头对这些年轻的伙伴说:“这样的快乐,可不是常有的呀(斯乐难常)!”可以想象当时是一种多么轻松快乐的氛围,打了大胜仗,天下的局势已基本明朗,这些年轻人都想有一番作为,像父辈那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他们自认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二十五、激战白狼山白狼山,位于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并不高,只有800多米,但因为周围地势平坦,此山突兀而出,所以给人高耸入云的感觉。
    山下有白狼水流过,今称大凌河,为辽西著名的河流,直接注入渤海,据说白狼山因此得名。但还有一个说法,说山上有一个白石砬子,砬子是方言,也就是大石头,这块大石头样子像一只羊,也像一只狼,所以称白狼山,而白狼水因山而得名。
    这座山虽然远在北疆,却历史悠久。春秋时伯夷和叔齐二人因为不食周粟而隐居于首阳山,饿死在那里,据学者考这个首阳山即白狼山。
    曹军的快速纵队越过白檀、平冈,接近了白狼山,距此东北方向200里就是乌桓人的大本营柳城了。
    这时乌桓人才发现曹军主力已经到了跟前,疾告蹋顿。
    蹋顿大吃一惊,仓促间集合兵马,迅速赶往白狼城迎敌。随蹋顿一块来的还有袁熙、袁尚,以及辽西郡乌桓单于楼班、右北平郡乌桓单于能臣抵之等部,总兵力多达数万人,基本上都是骑兵。
    曹军快速纵队与乌桓联军相遇。
    此时是建安十二年(207)的8月。
    曹操亲率先头部队抢占了白狼山,占据了有利地形,随后数万乌桓骑兵也杀到了,气势很强大。这时曹军的后续部队还没有跟上,曹操身边只有张辽所部和曹纯率领的一部分虎豹骑,由于是急行军而来,大部分人都没有披戴铠甲(披甲者少)。
    面对数倍于己的乌桓骑兵,有些人感到了害怕。
    曹操让大家不要惊慌,他登上白狼山远望,发现敌人阵形不整,曹看出们也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如果此时发起攻击正是时候。
    多年以后,蜀汉将领马谡奉诸葛亮之命扼守军事要地街亭,面对曹魏名将张郃的进攻,为了保险起见马谡下令退守两侧的山上,试图凭险据守形成对峙,达到阻拦曹魏军队的目的,当时马谡接到的任务是把敌人拦住就行,为诸葛亮在陇右一带的军事行动争取时间。马谡拒险而守,敌人要经过必须仰攻,难度可想而知。
    但张郃很老练,他没有硬攻,而是找到了山上蜀汉军队的弱点——水源。山上断水,逼得马谡主动进攻,结果往下冲的蜀军成了曹魏弓箭手的移动靶,蜀军大败。
    曹操如果此时不下令出击,结局必然会跟马谡一样,他们甚至不如马谡,因为他们已深入乌桓腹地,后续部队即使到达加在一起的人数也仅是正面之敌的几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乌桓的大部队还会源源不断地到达。
    现在若有迟疑,错过了稍纵即逝的取胜机会,待敌人整顿好队形,摆好阵势,一部分人围住白狼山,一部分人设伏打援,曹军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曹军来得很急,没有带多少水和粮食,在白狼山上难以坚持太久,其命运跟街亭的蜀军估计差不多。
    曹军没有成为街亭的蜀军,因为曹操不是马谡。
    站在白狼山上的曹操只向山下的乌桓人看了几眼,就断然决定不待后续部队赶到,趁敌人阵形未稳之机立即发起猛攻。
    曹操的想法与张辽不谋而合,张辽意气风发,主动请战,曹操把手里的指挥旗授予张辽(以所持麾授辽),命他全权指挥曹军,组织对敌人的进攻。
    当初曹操决定北征乌桓张辽也是反对者之一,张辽劝曹操说许县是天下要地,绝不能轻易丢掉,应该防备刘表的偷袭。曹操还是决定北征,张辽不因自己的意见未被领导采纳就闹情绪,作为北征的先头部队,他坚决执行命令,面对危险来临时,他敢打敢上,这正是做大将应有的素质。
    张辽整顿所部人马在前,曹纯督率虎豹骑在后,直冲乌桓骑兵,结果乌桓人大败,曹军以悬殊的兵力获得大胜。
    虎豹骑更是露足了脸,一举将蹋顿斩于马下!
    其实乌桓人是挺有战斗力的,如果认为乌桓人本来就不堪一击那就大错特错了,乌桓人能长期驰骋于北方,绝不是吹出来的,尤其是蹋顿,有勇有谋,在乌桓人中很有号召力。
    乌桓人之所以大败,一方面是张辽、曹纯所部尽是曹军中能打的精锐,他们作战勇敢,如今身处险地,誓死一搏。
    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是曹操抓住了战机,敌人远道而来,人困马乏,阵形不整,互相联络不畅,本想停下来扎住营寨再跟曹真地过过招,没想到曹军没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一上来就打了个冲锋,让他们措手不及。
    此战,虎豹骑表现得确实太生猛,这支在南皮城外立斩袁谭的劲旅,此番又找到了疆场扬名的机会,他们杀了蹋顿,使乌桓人的抵抗迅速瓦解。乌桓人没有统一的指挥,很快四分五裂。
    曹操见状高兴异常,他让人把蹋顿的首级拿来观看,看完亲自系在自己的马鞍上,就像上次斩杀袁谭之后那样,又手舞足蹈地在马上舞了起来(系马鞍于马抃舞)。
    楼班、能臣抵之以及袁熙、袁尚等人不敢恋战,纠合在一起约有数千人,他们没有退回柳城,而是向东南方向逃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去了。
    曹操率军趁势直捣柳城,在此未遇到大的抵抗。
    但在这里又留下来一个屠城的争论,有的史书说,曹军在柳城斩杀蹋顿以及有名号的乌桓各王以下投降的胡人、汉人共计20多万人(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对于北方草原上生活的民族来讲,20万是一个极大的数字,意味着数座乃至数十座聚居地的毁灭或一个部族的灭绝。
    但是,这句话也有另一解,就是在原文中间加一个标点符号,意思就变成了斩杀蹋顿以及有名号的乌桓各王以下,投降的胡人、汉人共计20多万人(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也就是说,只杀了一小部分部族首领而已,20多万胡人、汉人投降了。胡人是对当时乌桓、鲜卑、匈奴等北方各族的统称。
    有没有这个逗号看来差别很大,意味着20多万条生命是死还是活,也意味着曹操有没有屠城。翻开现在出版大部分版本的史书,中间都有这个逗号,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倾向于曹操没有在这里干屠城的事。
    但也有人认为中间不该有这个逗号,曹操在柳城又杀了20多万人,所以在后来的各种文献中“屠柳城”的记载也经常可见。
    曹操手下有个文人叫缪袭,由于出生较晚没有列入“建安七子”之列,但与他们齐名。曹丕称帝后缪袭用汉代短箫铙歌之乐的旧曲12支,改成新名字重新填词谱曲,其中有《楚之平》《战荥阳》《获吕布》《克官渡》《定武功》《屠柳城》《平南荆》等,以记曹魏之功,其中《屠柳城》一曲唱道:屠柳城,功诚难,越度陇塞?路漫漫。
    北逾冈平,但闻悲风正酸。
    蹋顿授首,遂登白狼山。
    神武慹海外,永无北顾患。
    连自己人都不避讳屠过柳城,更增加了屠柳城的真实。
    其实,这肯定是误解。
    对曹操而言利用乌桓人比灭绝乌桓人更符合自身的战略利益。白狼山之战后曹操命令在乌桓人中有一定影响的阎柔整合乌桓各部,阎柔将幽州、并州一带的乌桓部落统领起来,多达1万多个部落。
    曹操命阎柔逐步把他们内迁,并抽调青壮年组成少数民族兵团,仍由乌桓各级部族首领统率,随同曹操南征北战,乌桓军队打出了名气,成为曹军中的一支劲旅(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
    如曹操下令屠柳城,与他后来的政策就严重不符。而且,如他平白无故欠下了乌桓20多万条人命,即使阎柔再能干,想把1万多个乌桓部落整合起来,还心甘情愿地跟随曹操打仗,那也是不可能的事。至于缪袭的曲子,除非他脑子进了水,敢拿大当丰功伟绩歌颂,否则不可能取名叫作《屠柳城》。
    看他写的这首诗,主要内容只是表达北征的艰难,以及取得的功业,没有渲染的意思。所以只有一种可能,这首曲子的题目被人篡改过。
    四十、被忽视的兵团建安十三年(208)10月,曹操下达攻击令,目标直指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夏口,此时距发起荆州战役不过3个月,距占领江陵不到1个月。
    此次进军的路线,大体相当于从今天湖北省荆州市到武汉市,从地图上看,其直线距离不到300公里,而沿水路前进的话,距离就要多一倍还不止,为这一段河道变化多端,曲折难行,今天被称为荆江。
    虽然陆路较短,但曹军还是选择走水路,因为陆路更难走。
    长江流至江陵后没有直接往东,而是先往南,绕了一个大圈再往东去,在这个半圆形的圈子里,是著名的洪泽湖区,如今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域面积近2000平方千米,形成了河网密布、湖泊纵横的低洼地带。而在当时,这一片湖区的面积更大,它的名字叫云梦泽,根据司马相如《子虚赋》的描写,其范围东到今武汉市以东的大别山麓,西到湖北省西部的山地,北到大洪山区,南界长江,东西400公里以上,南北超过250公里,是如今洪泽湖区面积的数倍。
    曹军由江陵进攻江夏郡,直接的办法是由陆路向东,但必须经过云梦泽,这里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道路不通,不适合大兵团运动,所以只能选择乘船东进。
    好在江陵聚集了原荆州的主要水军,有大小战船数千艘,可以满足曹军将士的需要。
    曹军将士包括战马、辎重一律登船前进,开始大家觉得挺好,竟行军是件苦差事,现在坐在船上一边看风景,一边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但习惯于陆地行军作战的曹军士兵对这种行军方式和沿线的气候、环境显然不能马上适应,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很快就要发生了。
    曹操亲率曹军顺江而下,但这不是曹军的全部主力。事实上,曹军的行动不限于江陵一地,这次进攻有着更加周密的部署。
    曹操率领的这一路主力包括曹纯、曹真、曹休统领的虎豹骑,许褚统率的宿卫军,以及徐晃、满宠、任峻统率的各部。
    徐晃此时是横野将军,满宠是奋威将军,任峻是水军的长水校尉,他手下的水军应该是曹操在北方训练出来的,人数不会太多。
    也就是说曹操亲自率领的这一路大体上有两个“军”,再加上数千虎豹骑和一部分近卫军,除此之外就是原荆州的水军,如前所述,大体上有3万人左右,有各式战船数千艘,基本上都参加了即将开始的江夏之战。
    江陵还有曹军的一部分主力,由曹仁率领,曹交给的任务是在此坚守。江陵是荆州七郡之一南郡的治所,地位举足轻重。从江陵溯流而上,穿越如今的三峡库区即可到达益州刺史部,刘璋虽然表面臣服,但不得不留上一手,所以让曹仁守在这里,监视上游的情况。
    幸好曹操做了这个布置,否则有可能就回不来了。
    而此时,曹军更多的人马却不在江陵,而是在襄阳一带。
    曹操下令在襄阳的各路主力也迅速南下,沿汉水直指江夏郡。
    这一部分主力包括于禁、张辽、张郃、乐进、路招、朱灵、冯楷各部,他们如今的军职全部是将军,其中于禁是虎威将军,张辽是荡寇将军,张郃是平狄将军,乐进是折冲将军,路招是扬武将军,冯楷是奋威将军。
    也就是说,这一支人马主力是这7个“军”,在满编状态下每“军”有1万多人,这支人马有将近10万人。
    如果江陵出发的是西路兵团,襄阳出发的就是北路兵团,这个兵团人数更多,是曹军真正的主力,但往往被忽视了。
    北路兵团不仅人马众多,主要将领也都是特别能打的猛人,除了冯楷事迹较少之外,其余各位都身经百战、功绩赫赫。一般这样的猛将不免都有点脾气,他们对曹操忠心耿耿,也服服帖帖,但除了曹操之外能镇住他们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
    北路兵团的7位猛将资历、战功都大致相当,让谁统一指挥大家都不会服气。曹操考虑再三,想到了一个人,把他派去应该合不过。
    这个人是曾经担任过曹操司空府主簿的赵俨,此时的职务是章陵郡太守。章陵郡是新近从南阳郡中分出来的,这一时期还从南郡分出过襄阳郡,所以荆州七郡一度被称为荆州九郡,不过这个时间不太长,后又恢复了之前的建制。
    赵俨长期在汝南郡与李通配合,处理问题周到全面,深得曹操的赏识。赤壁之战前于禁所部屯驻于颍阴,乐进所部驻屯于阳翟,张辽所部屯驻于长社,都在许县附近。这几位都有点傲气,平时合不来(诸将任气,多共不协),曹操觉得赵俨善于做沟通协调工作,就派他当这3个军的联席参谋长(并参三军),而赵俨居然把这件苦差事干得挺好,让大家都很满意(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曹操发挥赵俨的特长,让他担任于禁等部的联席参谋长(都督护军),督于、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等七军。同时派赵俨的好朋友、丞相府参谋处处长(军祭酒)杜袭协赵俨。
    北路兵团除了这7个“军”,还有一部分水军,由原荆州将领文聘指挥,此前曹操已发布命令,任命文聘为江夏郡太守,等夏郡,文聘才能在那里履职。
    以上是曹操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兵力情况,除了西路和北路两大兵团,曹军间接投入的兵力还有很多,包括臧霸、李典、李通、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所部,下面也作一简要介绍。
    长期驻扎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此时的军职是威虏将军,曹操发起荆州战役前,命他率部南下,将所部主力移至广陵郡,也就是如今长江下游北岸的扬州、泰州一带,对孙权的大本营吴郡形成战略威胁。
    李典此时是破虏将军,曹命率所部移师合肥,由那里伺机侵扰孙权的庐江郡。
    汝南郡太守李通虽然不是曹操的嫡系,但在每次重大战役发生时都坚定不移地站在曹操一边,逐渐得到曹操的信任。曹命率所部向南运动,从江夏郡的北面对其造成压力。
    曹洪的任务是守住襄阳,夏侯惇此时在许县,他与荀彧共同守卫后方。而后勤保障方面的艰巨任务,曹操交给了夏侯渊。
    上述两大兵团加上各地间接投入江夏战役的曹军部队,大约在20万到30万之间,其中包括数万水军。
    在那个时代拥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足以成就任何事,这大概也是曹操历次战役投入兵力多的一次,也理应成为保险的一次。
    事实上,曹操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小小的一个江夏郡会打不下来。
    可鬼使神差,偏偏打败了,甚至被打败的时候连江夏郡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
    这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看似事情不大,但对后面时局的发展却影响不小。在曹操从江陵出发前,刘璋继先后派出阴溥、张肃拜见曹操表达敬意后,又派出了第三个代表团,团长的名字叫张松。
    张松的地位更高,是益州别驾,刘璋又派他来荆州,说是沟通感情,其实是观察事态进展,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所以这也是一支战地观察团。
    这位张别驾算是重要人物,但在史书里却没有单独的传,只知道他字永年,益州本地人,他也是刘璋第二个代表团团长张肃的哥哥,事迹不详。
    张别驾在江陵见到了曹操,曹操陵后,大约有点儿志得意满,对刘璋的特使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对张松本人也不是太客气(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这让张别驾很不爽。
    张别驾回到益州,说了曹操不少坏话,使劲劝刘璋不要联结曹。后来,刘璋果然没有向曹操靠拢,让曹操始终与益州无缘。
    六十六、张辽的逍遥津曹操率主力深入汉中,孙权也没有浪费这次好机会,他迅速在东线出击,试图一举夺取合肥。合肥是曹操东线战场的支撑点,拿下合肥等于占领了整个扬州。
    建安二十年(215)8月,就在曹操攻破南郑的同时,孙权调集10万人马,由自己亲自率领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志在必得,所以几乎带来了吴军的全部精锐,吕蒙、甘宁、蒋钦、凌统、陈武、徐盛、贺齐、潘璋等,能打的都来了。
    曹操西征汉中前留下张辽、李典、乐进守合肥,但给他们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只有7000人,合肥看来凶多吉少。
    担任驻合肥各军护军的薛悌谨遵曹操的指示,一直没有打开曹操临走前留下的那个密函,现在孙权率10万人马杀来,时候应该到了。
    薛悌请来张辽、乐进、李典诸将,当面打开了那封密函。
    大家都以为丞相留下了什么秘密武器,期望值挺高,谁知打开密函以后,只看到上面写了几句话:“如果孙权来了,让张辽和李典二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留守,薛护军不得参战(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就是这些啊?大家有些失望。
    而且似乎也有问题,现在明显寡不敌众,只能死守以待援军,主动出击正中敌人的下怀,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能否取胜实在没有多大希望。
    但张辽认为曹丞相的指示是正确的,他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我们坐等待援,敌人必然会击破我们。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趁敌人没有集齐之时发起攻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才能守住。”对张辽的看法大家还有些犹豫,包括乐进、李典在内,众人一时还下了决心,张辽生气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如果还要怀疑,我张辽愿意单独一战!”李典深受触动,他跟张辽平时有矛盾,此时也慨然道:“这是大事,我不能以私心而忘记公义,请让我跟随你前进!”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共选了800人,给他们杀牛飨食,饱餐一顿,到了天亮,张辽亲自披甲持戟,率领这800勇士杀入敌营。对敌人的这一手吴军没有任何思想准备,10万人对7000人,胜负几乎没有悬念,脑子只要还正常,就会选择死守待援,能多撑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主动发起挑战无异于。
    哪知敌人不仅杀了出来,而且士气很高昂,张辽一边杀,一边大呼自己的名字,他们连杀数十名敌人,其中还包括两员将领,他们冲锋的速度极快,转眼杀到孙权的指挥部(冲垒入至权麾下)。
    孙权几乎来不及反应,跟前有一个土堆,可能是一处坟堆(高冢),孙权顾不了那么多,抱着一把长戟就上了土堆。
    张辽站在土堆下,高喊让孙权下来一战,孙权不敢动,这时孙吴的众将杀了过来,将张辽围住。张辽率身边数十人又往外面杀,刚杀出重围,听见后面有人求救:“将军,您要抛弃我们吗(将军弃我乎)?”张辽回头一看,见是自己带来的人里有被孙吴的士兵围住不能脱身的,张辽于是又往回杀,敌兵人马披靡,没人敢挡,张辽顺利将被围的士兵解救出来。
    这一战从早晨一直打到中午,张辽就用这800人在孙权大营里连冲带杀,孙吴军队居然无奈,看着他们杀进杀出,孙吴士气大损。孙吴军队又攻了十多天,被士气高昂的曹军挡在城下无法得手,孙权决定撤兵。
    吴军接到命令陆续撤退,孙权和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潘璋等将领留在后面督阵。合肥城外有条淝水,淝水上有一个渡口叫逍遥津,孙权等人正在逍遥津以北等待过河,被远眺敌情的张辽恰好发现。
    张辽再次率兵突然杀出,目标直指孙权。
    这一击实在太突然了,孙权等人毫无防备,吕蒙和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凌统指挥身边的人架着孙权就走(率亲近扶权出围),凌统把孙权转移到安全地带,返过来再与曹军交战,身边的人一个个战死,他也多处受伤,估计孙权已经脱险,才撤离战场。
    吕蒙、甘宁、蒋钦等人死战张辽以掩护孙权,甘宁勇猛异常,不停地引弓敌,负责鼓吹的士兵大概也伤亡得差不多了,甘宁发现自己一方的军乐队突然没了声响,还厉声询问(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凌统这时也过来,掩护孙权撤退后重新杀回,他跟甘宁默契配合,抵挡住了曹军的猛攻。
    对江东来说此战打得很惨烈,偏将军陈武力战而死,宋谦、徐盛、甘宁等人负伤。徐盛受伤后长矛都弄丢了,贺齐过来救了徐盛一命,捡回徐盛的长矛(徐盛被创失矛,齐引兵拒击,得盛所失)。
    陈武自孙策时代便追随左右,孙权让他率领中军(督五校),负责保卫孙权的安全,他力战而死,算是尽到了职守。对陈武的死孙权很伤心,后来亲自参加了陈武的安葬仪式。陈武有个爱妾,孙权下令让她给陈武殉葬(命以其爱妾殉葬),陈武的儿子陈修日后也成长为孙吴的高级将领。
    孙权对于心爱的部将常给予格外关照和尊崇,让部下感动和感激,但他命陈武爱妾殉葬一事遭到了后世不少批评,有人甚至认为孙吴国运不长,正是用生人殉死人这件事受到的影响(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
    陈武战死,徐盛等人受伤,他们手下不少士卒纷纷后退,潘璋赶到,斩杀了两名后退者,才稳住了阵脚(横马斩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张辽遇到一个紫色胡须的吴将,上身长、短,在马上很善,张辽问孙吴的降卒这个人是谁,降卒回答是孙权,张辽懊悔不已,赶紧跟乐进急追。
    孙权骑马到了逍遥津渡口上的一座桥,这座桥年久失修,桥面已坏,有一丈多宽的地方没有桥板,此时只有他的卫士长(亲近监)谷利在身边,谷利让孙权握住马鞍稳住身体,他在后面挥鞭以马势,马使劲腾越,跳过了断桥。谷利立下大功,后来被封为都亭侯。
    孙权侥幸逃过淝水,遇上贺齐率3000人前来接应,孙权才得以脱险。贺齐把孙权迎入大船,摆上酒宴为孙权压惊,席间贺齐落下眼泪,他对孙权说:“人主的安危是大事,今天我们几乎酿成大祸。群臣震怖,像没有天没有地了一样,我将把今天这件事作为终身之诫!”孙权也走下座席,过去替贺齐擦干眼泪(权自前收其泪)。
    甘宁等人随后突围而回,其中凌统受伤重,到淝水边时,桥已被曹军破坏,凌统穿着甲胄潜水渡河,到了孙权的大船上,孙权见了又惊又喜,把凌统留在自己的船上。
    孙权亲自为凌统换了衣服,拿出珍藏的卓氏良药为凌统疗伤,凌统才得以不死(其创赖得卓氏良药,故得不死)。
    逍遥津一役,曹军以7000余人打退孙吴十万人的进攻,两次陷孙权于危难,打得吴军损兵折将,创造了战场神话。张辽经此战名气更大,自那时起张辽的名字便与逍遥津联系在了一起。
    此战也是孙权一生中的一次失败,人多势众,猛将如云,却被打得难以招架,士气大伤。后人评论此战的胜利,一方面归功于张辽等人作战勇敢,面对强敌敢于主动出击,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力量对比,打得敌人节节退缩。另一方面,对于曹操知人善任也给予高度评价。
    曹操在留下的封函里仿已经预知了一年后发生的情况,对于如何用兵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他知道张辽、乐进、李典等人互相不服气,平时都不买对方的账,所以把拒敌方案暂时秘而不宣,他相信关键时候张辽等人能以大局为重,且互相激励,一定能出奇制胜。
    之所以让张辽担任主攻,让乐进守城,是因为曹了解们的格,张辽作战勇猛,有狠劲,乐进号称军中长者,是一员儒将,打起仗来比较冷静,适合守城。
    除这两方面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被忽视了,孙吴军队中正流行瘟疫,削弱了战斗力,并迫使人马后退。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碰上了瘟疫,军队大部分撤出了发病区(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瘟疫的威力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得很突出,吴军此次在合肥失利,也与瘟疫有关。
    逍遥津旧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的逍遥津公园内,园内还有张辽墓。张辽祖籍为并州刺史部雁门郡,跟关羽是同乡,因而关系很好。张辽7年后去世于江都,死后要么就地葬于江都,要么葬于家乡,不大可能葬在合肥,这个墓应该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衣冠冢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