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国政著
  • 正版
    • 作者: 国政著著 | 国政著编 | 国政著译 | 国政著绘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国政著著| 国政著编| 国政著译| 国政著绘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0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50.0
    • 页数:24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9682470
    • 版权提供: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国政著
    • 著:国政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509682470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0
    • 页数:244
    • 外部编号:1132565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价值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价值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组织形式与分工
    第2章 国内外退耕还林的相关实践及研究综述
    2.1 退耕还林的历史回顾
    2.1.1 国外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
    2.1.2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
    2.2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法规
    . 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
    第3章 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研究
    3.1 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3.1.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评价目的和意义
    3.1.2 指标体系的范畴界定
    3.1.3 评估指标及评价方法构建
    3.2 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因子观测方法
    3.2.1 标准样地设置及选择
    3.2.2 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及生长状况调查
    3.. 植被与林分调查
    3.2.4 土壤调查
    3.2.5 林地水文调查
    3.2.6 遥感监测方法
    3.3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计算方法
    3.3.1 评估指标体系
    3.3.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
    3.3.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
    第4章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
    4.1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内容与措施
    4.1.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概况
    4.1.2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内容与措施
    4.1.3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的组织实施
    4.2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以及对生态环境恢复的影响
    4.2.1 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的动态变化
    4.2.2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的动态变化
    4.3 小结
    第5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5.1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5.1.1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
    5.1.2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5.2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效益评价结果
    5.2.1 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5.2.2 陕西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5.. 甘肃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5.2.4 青海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5.2.5 回族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5.3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5.3.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物质量
    5.3.2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
    第6章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6.1 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1.1 评价方法
    6.1.2 评价指标
    6.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6.2.1 经济效益评价
    6.2.2 社会效益评价
    6.3 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分析
    6.3.1 研究区域、研究设计、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6.3.2 讨论与解释
    6.3.3 结论与措施建议
    第7章 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层次分析研究
    7.1 层次分析法(AHP)的数学模型
    7.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7.1.2 构造判断矩阵
    7.1.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检验
    7.1.4 层次总排序
    7.1.5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检验
    7.2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1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概述
    7.2.2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
    7..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7.2.4 结果与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8.1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背景
    8.2 国内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8.2.1 国外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8.2.2 国内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研究
    8..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研究评述
    8.3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8.3.1 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8.3.2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实践
    8.4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8.4.1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
    8.4.2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8.5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策
    8.5.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要突出工程建设目标
    8.5.2 退耕还林工程要将生态补偿落到实处
    8.5.3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要引入市场补偿机制
    8.5.4 退耕还林工程要发挥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第9章 实分析
    9.1 卓资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9.1.1 卓资县基本概况
    9.1.2 卓资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1.3 卓资县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经验和做法
    9.2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9.2.1 吴起县基本概况
    9.2.2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经验和做法
    9.3 安定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
    9.3.1 安定区基本概况
    9.3.2 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3.3 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经验和做法
    9.4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4.1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9.4.2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4.3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经验和做法
    9.5 盐池县概况
    9.5.1 盐池县基本情况
    9.5.2 盐池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9.5.3 盐池县退耕还林工程基本经验和做法
    0章 研究评述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特色与创新成果
    10.2.1 研究特色
    10.2.2 创新成果
    10.3 研究的不足
    10.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国政,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管理学博士。1994年7月于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2005年7月从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获得硕士。2011年7月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聂华教授的指导下获博士。2011年10月在林业研究臧润国研究员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5年8月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先后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经济管理的研究。2019年1月至今。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作。主持人文社科课题和部门的课题10余项,出版了《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专著1部,主编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实务》等教材,在《林业科学》等期刊发表近20篇。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减轻农村土地承载力、保护和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我国从2000年起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工程区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包括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区、北部风沙区、青藏高原区、西南高山峡谷区和中南部山地丘陵区6大区域,工程面积达到2.94×107 hm2,涉及3200多万农户、近1.24亿农民,资金达到3262亿元,以生态脆弱区为重点的生态保护网络基本形成,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继续恶化的局面。本研究以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生态保护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问题,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管理成效,提出具有可行的对策具有更重的实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