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金融对垒/抗战大迁徙实录丛书刘志英
  • 正版
    • 作者: 刘志英著 | 刘志英编 | 刘志英译 | 刘志英绘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志英著| 刘志英编| 刘志英译| 刘志英绘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78000
    • 页数:30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9508383
    • 版权提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志英
    • 著:刘志英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88.00
    • ISBN:9787569508383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7-01
    • 页数:304
    • 外部编号:3098624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战争对中国金融业的破坏
    金融光环下的远东明珠——上海
    筚路蓝缕——中国近代金融网的初步形成
    战火冲击——中国金融业从繁荣到萎缩
    第二章 四联总处的辗转内迁与后方金融中枢的建立
    整顿金融,服务抗战——宋子文与四联总处的成立
    “两个权力”不会轻易放手——蒋介石担任四联总处
    掌控大后方经济的枢纽——孔祥熙与四联总处
    第三章 行局内迁与大后方金融垄断地位的确立
    一路向西——“四行二局”的内迁
    无奈抉择——战时金融政策及通货膨胀
    为了垄断——行局扩张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与地方银行的内迁、筹设及西部地方金融的繁荣
    漫漫内迁路——商业银行与各省地方银行的内迁
    战争下的另一片繁荣——西部省银行迅展
    从无到有——战时县银行的筹设
    第五章 保险业的内移与后方保险事业的发展
    为工业内迁保驾护航——战时的运输兵险
    做大后方生产建设的坚强后盾——战时的陆地兵险
    大后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器——战时的人寿保险
    第六章 中金融内迁与大后方现代化金融队伍
    “到大后方去!”——东部金融家内迁纪实
    报效桑梓——大后方本地金融家风采
    无米之炊如何为继——大后方现代化金融队伍的构建
    第七章 中国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后方金融中心的构筑
    重庆——一个新的金融中心诞生
    困境中的新生——西南西北金融业的崛起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
    后记:不一样的战场同样残酷

    刘志英(1964一),四川省资阳市人。博士,西南大史文化学院、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金融史,尤其是对近代上海经济史、近代中国券市场史、浙江地方银行史及抗战大后方金融史等方面有较多的关注与研究。独立主持科研项目二项,独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五项。已出版学术专著五部:《近代上海华商券市场研究》、《近代中国华商券市场研究》、《抗战大后方金融研究)》(与张朝晖等合著)、《近代浙江地方银行研究》(与张朝晖合著)、《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金融现代化》。选编史料一部:《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机构卷(上海券业)》(上下册)。参著一部:《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50余篇。

    金融光环下的远东明珠——上海不同时期的上海在中国的地位有所不同。从古代至近代,上海经历了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转变。近代以来,上海是中国的港口城市,是通往世界的窗口,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
    1.远东明珠地位的确立上海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发酵、酝酿的结果。
    首先,上海具有地利之便。上海居长江之下流
    ,为南北洋适中之地,……行旅、商贾及丝、茶等百货云合雾集,以出于其途。凡大小西洋、南洋、
    东洋诸国,自新加坡,自美国旧金山、檀香岛,自日本运入中国之货,大抵尽至上海,然后分运各关。上海倚海带江,地处东部沿海中心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上海与长江
    支流交汇形成内陆航行的水运网络,与东部海洋相接拥有四季皆可通航的优良港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这是长江赠予上海的“厚礼”。上海扼长江入海的咽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流经中国富庶的四川、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为上海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加之,上海恰好位于内、外扇面的交会点,国外进口的商品通过上海输送到全国各地,而杭嘉湖地区的丝、闽浙皖的茶、四川的桐油和猪鬃等土
    特产,又以上海为平台销
    往世界,了上海对世界市场的辐能力。


    抗日战争不仅发生在炮火连天、浴血搏杀的战场,也发生在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金融领域。金融作为之命脉,百业之中坚,人民生计之泉源,无比之重要,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金融业被迫进入战时状态,开始了由北而南、从东向西的战略大转移。

    战时金融业的这场大迁徙,不仅保存了中国金融的基本实力,实现了金融中心从上海向战时首都重庆的转移,而且使国民下的中国金融网在抗战大后方得以重构,为后方经济发展与抗战的*终胜利注入了活力。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大迁徒抗战实录丛书”将抗战内迁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察抗战迁徙史,多角度再现中国人民为延续民族血脉、支援前线、振兴大后方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迁徙之旅。丛书包括《国府西迁》《文化存续》《烽火兵工》《守望科学》《金融对垒》和《工业重塑》六卷。

    《金融对垒》介绍了我国金融业战前的繁荣发展与战时自东向西的转移和在大后方重新构建的全过程。金融机构的内迁与重构,对维护战时整个中国的经济,保持中国本的融实力,坚持抗战起极大作用;在恶劣环境下,金融人士仍迅速构建金融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强大的金融后盾,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艰苦卓绝战争的*终胜利。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