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难忘那片土地 李霞 李小怡 李晓 中国言实出版社李霞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李霞 李小怡 李晓著 | 李霞 李小怡 李晓编 | 李霞 李小怡 李晓译 | 李霞 李小怡 李晓绘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霞 李小怡 李晓著| 李霞 李小怡 李晓编| 李霞 李小怡 李晓译| 李霞 李小怡 李晓绘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8-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7140542
    • 版权提供: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李霞 李小怡 李晓
    • 著:李霞 李小怡 李晓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78
    • ISBN:9787517140542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8-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京白库91451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采访

    002 祖籍后张仙村

    008 庙后村的李五妹

    013 相识辉沟子

    016 父子两代人的老师

    022 寻找见山堂的塾师

    029 渊 源

    036 原点,起点

    042 走进张仙王氏家族

    050 差点错过颂德碑

    054 一封让人遗憾的信

    057 “”王新甫

    063 重走采访路

    074 杨家洼的郑明淑

    080 寻找年轻照

    087 访寻洋教堂

    091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乡村女人

    098 红色小镇

    随笔

    104 聚仙山上的娘娘庙

    108 赵家老宅

    110 去济南

    115 在王尽美故居

    119 乡 情

    1 集

    126 族 谱

    131 柴麓崮记

    136 传承意义之所在

    141 一切都没走远

    146 野菊花

    153 村 庄

    157 照 片

    169 尾 声

    遗物

    176 砚 台

    178 郑明淑年轻照

    179 志心斗

    182 太师椅

    183 一本中医处方集

    184 张玉生手迹

    附录

    190 回忆敬爱的母亲

    192 王尽美外婆家纪事

    195 王尽美的表姐郑明淑

    198 与王尽美家二三事及曾祖以后家族成员介绍


    【书摘与插画】

    祖籍后张仙村

    2018 年8 月22 日,我们开始了对王尽美的探访。

    之所以说探访,是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采访,面临很大困难,需要我们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早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王尽美的亲属友好,就早已对王尽美的史料、物品开展了全面挖掘与整理。那时,许多当事人尚在,许多事情利于回忆、取,能挖掘的基本都挖掘了,没能挖掘的也都像淹没在墙夼库区六百五十六平方千米水面之下的村落遗址一样,很难再见天日了。如今,王尽美去世已近,与其有关联之人多已作古。面对如烟往事,我们再去寻找,如同大海捞针。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此次探访还是充满信心。王尽美去济南求学时,已经二十岁了,但他每年都要回乡,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家乡留有他更多的足迹。

    时过境迁,史料与物品的搜集只有从与他有过交集的亲戚、同事、朋友的后人那里去寻找。我们要像走亲访友那样进村入户,与乡民们亲切攀谈、问询,从细微之处着眼,从蛛丝马迹中探寻,以取得一些意外收获。

    站的探访,是他的祖籍后张仙村。

    后张仙村属于五莲县高泽镇,在大北杏村西南方向,坐落于墙夼水库的西岸,多是丘陵地形,村落不大,也就120 多户人家。据考,从宋代时,就有夏、耿两姓在此居住。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 年),王尽美的始迁祖王良臣从江苏海州当路村迁徙至张暹村。后来,他的一部分后人迁住村后,自成村落,取名后张仙。

    乘着六点的晨曦,我们驱车向后张仙村出发。

    此访,主要考三事:

    一是王尽美家从后张仙搬迁至大北杏村的具体原因。

    关于王尽美家搬迁至大北杏村的具体原因,《王尽美传》(1998 年红旗出版社出版)提的很笼统:王尽美祖父祖母那一代,为生计投奔亲友来到大北杏村。“ 生计”词义广泛,避难、逃荒、谋生、投亲、靠友等都属于生计范畴,书中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二是了解王尽美在祖籍的有关活动。

    王尽美家虽然很早就搬离了后张仙村,但一直与老家保持着密切联系。搬迁至大北杏村后不久,他爷爷王兴业就病故了。在王尽美出生前四个月,他的父亲王五也在为地主家贩运粮食的途中不幸身亡,家中只有奶奶董氏与母亲刘氏两个寡妇相依为命。在这般艰难境况下,老家的亲戚们给予了他家很大的帮与关照。无论王尽美当陪读,还是上学、成家,都得到了他们的资。对此,王尽美家感恩在心,每年都要去看望他们。

    王尽美之所以给次子起名王乃恩,就有表达感恩之意。据说,王尽美还带领祖籍的穷亲戚们进行过活动。这些,在现有的王尽美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

    三是寻找一封信。

    王尽美参加完一后,曾写过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励志诗,这首诗写在他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据考,这位友人就是他祖籍的一位族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搜集王尽美史料的时候,当地部门(那时大北杏村还属于五莲县)还了解过这封信,只是没有对这封信进行收藏,20 世纪90 年代,当诸城有关部门再去寻找这封信时,已经没有了下落。

    我们驶过墙夼水库北岸的拦河闸,过了白马山,进入五莲地界后,沿着睢阳公路南行不远,就望见了七宝山。

    七宝山在高泽镇窑头村东,面积2 平方公里,海拔277.6 米。《山东通志》记载:“ 山有金、银、铜、铁、锡、铅、土,故名七宝山。”又载:“ 明万历中尝开采寻止。”1975 年,在七宝山西面的金线头村建成五莲县七宝山金矿。1976 年,又在七宝山北侧山根下建了七宝山硫铁矿。

    我们要去的后张仙村就在七宝山的北侧,相距不到一公里的路程。

    原以为后张仙村会到处呈现着鲜明的红色元素,起码村口会张挂或标有“ 王尽美祖籍”“ 王尽美祖籍欢迎您”之类的字样。当导航提示已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并没有看到与王尽美有关的任何标识。

    村子就在公路东,一条东西水泥路直通村里。路、村子,很平静,平静得有些冷清。

    而此时,它北面的大北杏村,却呈现着另一番光景:机器轰鸣,正如火如荼建设着以王尽美为主题的红色小镇。一进枳沟镇,醒目的“ 王尽美故乡欢迎您!”“尽善尽美,不忘初心”等字样出现在眼前。

    那边热火朝天,这边却悄然无声。

    后张仙村子不大,坐落在岭坡上,处是村委大院。大院的栅栏门上了锁,我们透过栅栏门的缝隙,看到院角处荒草丛生。院门面南,对着一条南北街,这条街和来时的东西路是村里的主要街道。

    街两旁闲置着不少老屋,已久住,露出衰败之象。低矮的院墙,可以对庭院一览无余。老屋的墙基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土坯的墙皮已开始脱落,门窗都是20 世纪70 年代记忆中的式样。

    我们久久凝视着这些被遗弃的老屋,想着它们将会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慢慢衰落下去时,不禁心生痛惜。

    在村前头的胡同里,我们寻视着王尽美家的老宅,“ 村前头的河西崖,有一条东西胡同,胡同前有棵大柳树,王兴业家就住在这条胡同里”。这是我从网上搜到的有关其老宅的描述。可是,眼前的这个村落早已不是描述中的后张仙村了,这是1960 年搬迁以后的新村,原先的老村早已覆盖在墙夼水库汪汪的碧水之下了。

    日上三竿,街上还少见人影。我们目及之处,也没寻到店铺或诊所。商店与诊所就是村子的窗口,是人流集中、信息量之所在,也是我们首要拜访之处。

    这时,村委大院门口停下了一辆微型电动汽车,一个年龄50 岁左右的男子挥手让我们过去。

    他审视着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说明来意,并拿出,见他没言语,就趁机向他询问王尽美在祖籍的情况。

    他见我们从提包中掏出笔记本,忙说要赶着去镇上开会,就开车走了。没走出多远,又停住,从车里探出头对我们说,去前村找五木匠,他负责续我们王氏家族谱。

    我们猜测他说的前村,应该是前张仙村。

    前张仙村在后张仙村南侧,与之比邻。因它坐落在公路两边,明显比后张仙村繁华。我们见公路西边有一家综合商店,想进去买包、几瓶矿泉水。店主家正在里屋吃早饭,听见我们喊,忙跑出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

    买上东西,我们问五木匠家住哪儿。

    她说五木匠怕是没在家,接着朝里屋大声问道:“ 咱五叔回来了没有?”

    里屋的一个男人回应道:“没回来。”

    女人又热心地问我们找五木匠干什么。我们亮出王尽美研究会的会员,说想采访有关王尽美的事。

    女人忙热情地把我们让进里屋,刚才搭腔的是她的男人,叫王丰须,1975 年生人。五木匠是王丰须的本家的五叔,王丰须说五木匠去高泽镇他在后张仙村儿子家了,要住些日子。

    我们从他那里了解到,五木匠的真名叫王明诚,因他年轻时当过木匠,又在兄弟中排行第五,故称五木匠。

    王丰须说等五木匠回来后,就立马告诉我们。

    他还告诉我们:“ 你们采访的庙后村、东云门、西云门、辉沟子这些村都在水库四周,只要沿着水库往前走就找到了。”



    李霞,女,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诸城王尽美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朔方》《飞天》《星火》《绿叶》《广州文艺》《四川文学》《滇池》《文学港》《青海湖》《福建文学》《厦门文学》《大地文学》《回族文学》等刊。有作品被收入年度选本。获首届公鼐文学奖,第四届银雀文学奖,第二届吴伯箫散文奖,第六届风筝都文化奖等。

      李小怡,女,诸城王尽美研究会会员,诸城口才与演讲协会会员。主持讲解了王尽美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了2018年在北京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讲解工作,并荣获中宣部颁发的荣誉。

      李晓,男,诸城王尽美研究会会员,诸城市地方文化研究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多篇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祖籍后张仙村2018年8月22日,我们开
    始了对王尽美的探访。
    之所以说探访,是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采访,面临很大困难,需要我们付出非同一般的努力。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王尽美的亲属友好,就早已对王尽美的史料、物品开展了全面挖掘与整理。那时,许多当事人尚在,许多事情利于回忆、取
    ,能挖掘的基本都挖掘了,没能挖掘的也都像淹没在墙夼库区六百五十六平方千米水面之下的村落遗址一样,很难再见天日了。如今,王尽美去世已近,与其有关联之人多已作古。面对如
    烟往事,我们再去寻找,如
    同大海捞针。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此次探访还是充满信心。王尽美去济南求学时,已经二十
    岁了,但他每年都要回乡,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家乡留有他更多的足迹。
    时过境迁,史料与物品
    的搜集只有从与他有过交集的亲戚、同事、朋友的后人那里去寻找。我们要像走亲访友那样进村入户,与乡民们亲切攀谈、问询,从细微之处着眼,从蛛丝马迹中探寻,以取得一些意外收获。
    站的探访,是他的祖籍后张仙村。
    后张仙村属于五莲县高泽镇,在大北杏村西南方向,坐落于墙夼水库的西岸,多是丘陵地形,村落不大,也就120多户人家。据考
    ,从宋代时,就有夏、耿两姓在此居住。到了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尽美的始迁祖王良臣从江苏海州当路村迁徙至张暹村。后来,他的一部分后人迁住村后,


    追寻名人足迹 缅怀伟人风采


    【内容简介】

    驶向诸城的西南方,过了墙夼水库进入莒北。近半年的时间里,作者利用双休日,早出晚归,栉风沐雨,去深入那片土地、那些人家。虽然历史的烟云已去,但通过那些八九十岁老人的回忆,依然能唤起它的记忆。其间的行程上万公里,走过几十个村落,采访上百人次,光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多位。 本书便是采访所结出的果实,内容分为采访、随笔、遗物三部分,涉及王尽美的史料与物品,与他有关联的人物的行迹,更有对这片土地过往的体味与思索。


    《难忘那片土地》一书采用探访的形式,行程上万里路,采访上百人次,对王尽美的史料、物品,以及与他有关联的人物,开展了全面的挖掘与整理,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旨在致敬一代先烈王尽美,致敬踏着王尽美足迹继续前行的一代代奋斗者,致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坚韧善良的父老乡亲,更有对莒北这篇土地过往的体味与思索。此书语言朴实、事迹真实、阅读强,对于研究王尽美的活动、思想发展、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