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说吧,西藏
    • 作者: 宁肯 著著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宁肯 著著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0-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10-01
    • 字数:200000
    • 页数:326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7530213360
    • 版权提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有关西藏**美、*迷人的**字。
      **作家宁肯用散**的形式表述西藏:神秘的、宗教的、通灵的西藏
      诺贝尔**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宁肯将瑰丽神秘的西藏高原风情与喧嚣的都市场景联系在一起,用丰沛的想象力和博取众采的胸怀,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体。
      **作家阎连科说:“执着于西藏情结,始终保持着前驱的姿态,使宁肯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所创造的**学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叹,就是放在世界**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的舞姿和歌声。”
      **评论家施战军说:“宁肯的散**笼罩着温暖的**芒,在异地他乡,在个人生命的长河中,带给人深思和感悟,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这是**作家宁肯的一部以西藏为主题的散**集。这些散**不同于传统的散**,具有强烈的探索性,主要以思辨为主。宁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西藏的宗教仪式感、神秘、宁静、博大,开拓了一个不同于一般散**的廓大的精神空间。譬如作者对天葬的描写、对藏传佛教的描写、对藏族传统习俗的描绘,非常吸引人。

      宁肯男,195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小说家,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八十年代写诗,九十年写散**,系“新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西藏长篇系列散**《沉默的彼岸》。1998年开始长篇小说写作,已出版有《蒙面之城》《沉默之门》《环形山》《天·藏》四部。另有中短篇小说《词与物》《后视镜》《死于某年》《我在海边读一本书》,散**集《大师的慈悲》。先后获得第二届、第四届老舍**学奖,首届施耐庵**学奖,第七届北京**学艺术奖,以及第八届茅盾**学奖提名、首届香港“红楼梦奖·世界华**长篇小说奖”提名、首届美国纽曼**学奖提名。

     自序 我与新散**
                   
       在一棵树中回忆
       天湖
       藏歌
       雪或太阳风
       一条河的两岸
       喜马拉雅随笔
       
        沉默的彼岸
        湿地
        寺院
        黄昏
        磨房
        桑尼
        丹
        秋天
        盛会
       
       大师的慈悲
       神赐静物
       西藏色彩
       为何不同
       说吧,西藏
       西藏**记
       
       虚构的旅行
       出埃及
       漂来的房子
       泰州·答问
       鲁院之维
       一个人的道路
       
       跋  几点说明

      诺贝尔**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宁肯用丰沛的想象力和博取众采的胸怀,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体。” **作家阎连科说:“宁肯所创造的**学世界充满思考和令人不安的惊叹,就是放在世界**学的舞台上也有自己**的舞姿和歌声。”           

    跋:几点说明

    《我与新散文》那个序八年前就已写好,现在看似乎也还不过时,至少作为一股锐气仍有现实性,所以还是愿意原封不动放在前面。同时也想借此对这个集子所选篇什再交代几句。写散文经年,也写过不少传统写法的散文,但基本没往这个集子里放。这样做想表明两个意思,一是写所谓“新散文”的人同样会写传统的散文,说明“新”并不否定“旧”,也否认不了。“旧”是散文的常数,散文的主河道,“新”是变数,是主河的支流,终都要汇入主河。另一个想表明的意思是,虽写传统散文,但这个集子里基本上一篇也没有放,想凸显一下“新”,因为“新”委实不易。然而,所谓的“新”真的就“新”吗?其实也不过是讲了一点变化,一点形式而已,说到底也没什么新鲜的。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这样一说也算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否则真要有人劈头问,脸也是要发热的。

    集子大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西藏部分,是本集的主体,也是所谓“新散文”运动的发轫之作。另一部分,虽写国外旅行,如《虚构的旅行》,仍延续了西藏的那种在场的风格。第三部分将“对话”引入散文,如《漂来的房子》《泰州·答问》,主要的考量是,“对话”作为一种体式主要属于戏剧和小说,能否也属于散文?当然,这里的“对话”还不同于小说人物的对话,也不是叙事散文中的对话,而是把对话当作一种结构来运用。用一种自问自答或虚拟的对话构成体式,展开表达。

    另外,熟悉我的长篇小说《天·藏》的读者,或许会熟悉集子中的西藏散文,会发现许多散文篇什被整体地放在了小说里。如果仔细对照,读者还会发现这些散文事实上构成了《天·藏》的底色,甚至结构,是小说的发动机,所有的小说味道都生长在这些散文里。换句话说,没有这些散文就没有《天·藏》。然而,这些散文一旦生成小说,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散文,小说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小说。如此而言又要扯到“新散文”上。“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浓重的心灵性,通常有一个心灵的视角,客体往往通过心灵(意识活动)的折射与映现,感觉与心理成为重要或主要表达对象。这些听起来像是小说的特点,但实际上是小说从散文那里拿走的,“新散文”不过是从小说那里拿回。这样一来,散文与小说在心灵的意义上就有了某种亲缘关系,某种隐秘的通约性,而我的散文进入小说甚至生成小说也就自然而然了。
    2012年11月10日于云居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媒体评论
    • 前言
    • 产品特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