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 唐常春著 东南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唐常春著著 | 唐常春著编 | 唐常春著译 | 唐常春著绘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唐常春著著| 唐常春著编| 唐常春著译| 唐常春著绘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2-01
    • 字数:335000
    • 页数:230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64161583
    • 版权提供: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唐常春著
    • 著:唐常春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564161583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6-0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0-01
    • 页数:230
    • 外部编号:878189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回顾与综述
    1.2.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1.2.2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1.2.3 流域规划研究
    1.2.4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研究
    1.2.5 政府绩效考核研究与实践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方法
    1.3.1 长江流域概况特征与问题
    1.3.2 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分析
    1.3.3 研究范围界定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回顾与综述
    1.2.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1.2.2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1.2.3 流域规划研究
    1.2.4 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研究
    1.2.5 政府绩效考核研究与实践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方法
    1.3.1 长江流域概况特征与问题
    1.3.2 长江流域发展条件分析
    1.3.3 研究范围界定
    1.3.4 研究内容框架
    1.3.5 研究方法
    1.3.6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2章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
    2.1 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单因子分析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
    2.2.1 单因子分级阈值划分
    2.2.2 主要指标释义与分级
    2.2.3 指标集成与综合评价模型
    2.3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
    2.3.1 开发约束分异格局
    2.3.2 开发强度分异格局
    2.3.3 开发潜力分异格局
    2.3.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异格局
    2.3.5 综合评价结果与政策启示
    第3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方法
    3.1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与意义
    3.1.1 流域的内涵与特征
    3.1.2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内涵和特征
    3.1.3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必要性和意义
    3.2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逻辑思路与框架
    3.3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原则
    3.3.1 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优先
    3.3.2 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3.3 格局优化与适度均衡相结合
    3.3.4 自成体系与外部协调相结合
    3.3.5 统一区划与上中下游统筹相结合
    3.4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与界定
    3.5 主体功能区划与布局技术路线
    第4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空间布局
    4.1 区划方案与总体布局
    4.2 提升发展区布局
    4.3 转型发展区布局
    4.4 优先开发区布局
    4.5 重点培育区布局
    4.6 一般发展区布局
    4.7 农业发展区布局
    4.8 生态保护区布局
    4.9 严格保护区布局
    第5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组织与管治政策
    5.1 主体功能区空间组织
    5.2 主体功能区发展目标
    5.3 主体功能区政策导向
    5.4 主体功能区管治政策
    5.4.1 提升发展区管治政策
    5.4.2 转型发展区管治政策
    5.4.3 优先开发区管治政策
    5.4.4 重点培育区管治政策
    5.4.5 一般发展区管治政策
    5.4.6 农业发展区管治政策
    5.4.7 生态保护区管治政策
    5.4.8 严格保护区管治政策
    第6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与模式
    6.1 区域补偿现行机制政策分析
    6.1.1 现行机制政策概况
    6.1.2 现行机制政策评析
    6.2 主体功能区补偿理论基础
    6.2.1 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6.2.2 区域协调与主体功能区理论
    6.2.3 地域分工与价值补偿理论
    6.2.4 区域外部性理论
    6.3 主体功能区补偿内涵及构成
    6.3.1 内涵界定
    6.3.2 系统构成
    6.4 主体功能区综合补偿机制框架
    6.4.1 补偿主体与客体界定
    6.4.2 补偿标准与量化模型
    6.4.3 补偿模式与方式
    6.4.4 实施保障措施
    6.5 主体功能区分类补偿机制与政策
    6.5.1 生态保护类区域补偿机制与政策
    6.5.2 农业发展区补偿机制与政策
    6.5.3 转型发展区补偿(支持)机制与政策
    第7章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7.1 政府绩效考核概念与构成
    7.2 长江流域政府绩效考核现行机制与主要问题
    7.2.1 现行机制与典型案例分析
    7.2.2 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7.2.3 推进主体功能区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
    7.3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7.3.1 内涵与特征
    7.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3.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7.3.4 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及分析
    7.4 考核机制与实施措施
    第8章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专题研究
    8.1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8.1.1 理论分析
    8.1.2 生态绿心与研究方法
    8.1.3 研究区地域功能识别
    8.1.4 土地利用与地域功能协调分析
    8.1.5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模型构建
    8.2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重点产业环节选择与布局
    8.2.1 理论分析
    8.2.2 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理论体系建构
    8.2.3 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的理论模型
    8.2.4 湖南光伏产业环节选择实证分析
    8.2.5 基于区域主体功能的湖南光伏产业布局
    8.3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路交通发展研究
    8.3.1 公路交通与区域发展关系辨析
    8.3.2 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构建
    8.3.3 长株潭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8.3.4 基于主体功能的长株潭公路交通发展模式与对策
    研究结论
    附录
    附录一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政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附录三 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附录四 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附录五 彩图
    图目录
    表目录
    参考文献

    唐常春,男,1976年12月生,湖南衡南人,中山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目前是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主任和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等重要项目近10项,出版专著2部,在《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和第十二届湖南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二等奖。


    唐常春编*的《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 配套政策研究》将我国长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建立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长江流域综合数据库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和8类主体功能 区划分、布局及空间组织研究,提出各类主体功能区 战略目标和管治政策。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长江流 域主体功能区综合补偿机制框架和分类补偿机制与政 策,差异化建构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功能区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后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等方 面开展了专题研究。本书成果深化了主体功能区建设 理论和政策研究,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区域发展、区域政策、流域治理等领域 的科研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 经济学、城乡规划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