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心理学解释的哲学思考 樊汉鹏 人民日报出版社 978751156881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樊汉鹏著 | 樊汉鹏编 | 樊汉鹏译 | 樊汉鹏绘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樊汉鹏著| 樊汉鹏编| 樊汉鹏译| 樊汉鹏绘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01
    • 版次:第1版
    • 印次: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1568816
    • 版权提供:人民日报出版社
    • 作者:樊汉鹏
    • 著:樊汉鹏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2.00
    • ISBN:9787511568816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12-01
    • 页数:null
    • 外部编号:11047030
    • 版次:第1版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解释问题的缘起
    1.1 心理学四大历史形态
    1.1.1 哲学心理学
    1.1.2 常识心理学
    1.1.3 宗教心理学
    1.1.4 科学心理学
    1.2 当代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畛域
    1.2.1 整体与部分的划分
    1.2.2 日常生活的整体视野
    1.2.3 有关认知的科学成果
    1.2.4 心理学解释的概念——簇
    1.3 心理学解释的自主性
    1.3.1 心理学解释的多样性
    1.3.2 心理学解释对象的复杂性
    1.3.3 心理学解释的意向性
    1.4 小结
    第二章 心理学解释的相关概念范畴及衔接问题
    2.1 心理学解释问题的必然性
    2.1.1 常识心理学的本体论探讨
    2.1.2 心理学解释的不可通约性
    2.1.3 心理学范畴的“心—心”问题
    2.2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概述
    2.2.1 常识心理学解释概念的本质及其机理
    2.2.2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命题态度
    2.2.3 常识心理学解释的因果效力
    2.2.4 常识心理学的三种读心理论
    2.2.5 常识心理学的合理性地位
    2.3 衔接问题的概述
    2.3.1 水平解释和垂直解释的划分依据
    2.3.2 水平解释之模板匹配
    2.3.3 常识心理学之下:垂直解释的科学背景
    2.3.4 两种维度心理学解释的衔接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心理学解释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困境
    3.1 自主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1.1 丹尼特的“内容与结构一致性”
    3.1.2 戴维森的“无律则一元论”
    3.1.3 霍恩斯比的“待解释之物”
    3.1.4 自主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1.5 小结
    3.2 功能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2.1 刘易斯的“心灵还原论”
    3.2.2 吉利克的“目的性向导”
    3.2.3 功能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2.4 小结
    3.3 表征心灵理论的解决方案
    3.3.1 福多的“内部思维语言”假说
    3.3.2 雷伊的“理性”思考
    3.3.3 表征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3.4 小结
    3.4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解决方案
    3.4.1 丘奇兰德和谢诺沃斯基的协同进化理论
    3.4.2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的“人工神经网络”
    3.4.3 神经计算心灵理论视野下的衔接问题
    3.4.4 小结
    3.5 评析四种心灵哲学观点
    第四章 心理学解释方案的融合建构
    4.1 命题态度实现的困境
    4.1.1 内在思维语言表征的不足
    4.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命题态度的价值
    4.2 表征视阈下的命题态度:媒介与内容特性
    4.2.1 命题态度的媒介
    4.2.2 命题态度的内容及其特性
    4.2.3 命题态度结构之难以调和的要求
    4.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构命题态度的探讨
    4.3.1 斯莫伦斯基的张量积向量框架
    4.3.2 思维系统性的辩证
    4.4 小结
    第五章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一种新尝试
    5.1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缘由
    5.1.1 命题态度的编码混乱
    5.1.2 思维的受限系统性
    5.2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基础
    5.2.1 进化认识论视阈下的模块
    5.2.2 重新布线假说
    5.3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转向
    5.4 心理学解释的重构探讨
    5.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专业术语表

    樊汉鹏,哲学博士,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心理观,目前有多个省级课题。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五章内容,以心理学哲学视角,对心理学解释问题进行探讨,对心理学解释的概念问题、范畴问题、衔接问题,以及实现者和角色之间关系问题予以全面的哲学分析,由此来揭示心理学解释问题的本质。本书将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各流派的观点及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形而上学的英美心灵分析哲学相结合,探讨心理学解释的可行方案,探索心理学问题中主观性、内隐性和私密性哲学问题,阐释个人层次与亚人层次的心理学解释融合问题。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