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
作 者:高翔,(法)旅克·理查德 著 高翔,(法)楼兰·埃尔萨塞 译
定 价:128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页 数:376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9847843
距离两位作者2005年开始的沿江行走已过去十五年,随着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完成,高翔和旅克目睹的古城镇已经永没江底。难得的是当年他们描绘长江的文字和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愈益珍贵。这条流经无限广袤地域并发生巨变的河流,沿岸的景致,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无不是勾起我们无限丰富的联想和记忆……长江何以如此迷人?尽在《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大卫?霍克尼曾说:绘画比摄影更真实。因为“绘画里拥有时间的流动感,而这个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生活不就如此”。
发生在长江的故事,昭示今天的我们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观看、欣赏、阅读高翔和旅克?理查德的长江行走笔记,可以启发每一个读者思考:一条江河的前世今生?幸福是什么?何谓美好生活?
中国画家高翔和法国记者旅克·理查德2005年从上海出发,逆长江走往青海源头。沿途采取步行、坐船、租车、乘班车,搭拖拉机和任何可以借用的当地交通工具,以优选的可能选择贴近这条流经最广袤地域的河流的路径。
两位作者以行走的方式,一路分别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发生巨变的长江及沿岸的地理、人文和生态,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珍贵而严谨的“田野调查”——两位作者带着对生态的关爱和赞美,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艺术性和记录性并存的考察。
法国人旅克·理查德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文字描述了沿途看到的一切——直接、真实,没有丝毫的修饰;艺术家高翔则怀着一个中国人对本土山河的厚重情感,用色粉笔速写了进入他眼中的风景,同时日记旅途的每一瞬间。
本书选编了156幅色粉画和两位作者的47篇旅行笔记。在当下阅读高翔和旅克的长江行走考察,满足视觉的null
高翔,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油画专业博士学位。曾于德国图宾根艺术联盟画廊、泰国清迈艺术文化中心、英国卡特琳画廊、法国恒石画廊、宁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举办个展或双个展。出版有《问梦——高翔艺术作品展》《格局?格调——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创作集?造型卷?高翔》《幻象之诗——马克?帝格朗尚&高翔对话展》《空间的静观——乔尔乔?莫兰迪绘画研究》等。
旅克?理查德( Luc Richard ),1973年出生于法国,作家、记者。1998年毕业于法国里昂政治学院,获IEP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掌握法语、英语和汉语。曾创立文学杂志《立刻》。出版有多部散文和游记,包括《寻访神秘的中国》,2016年以口袋书形式再版。
“我在这里出生”
2005年5月22日
上海市内城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法租界。高翔的一个叔叔就住在那里,我们将要去拜访的就是他。
我的这位三十四岁的朋友高翔在小的时候也曾住在那里。那里有一条狭长曲折的崇德路,路的两旁种着很多法国梧桐。在路的尽头住着一些人家。他们坐在竹编的摇椅上,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身旁还有一个小小的火炉在热着水。
这里的建筑皆是欧式风格,且大部分都有两层结构:砖和西门町石子砌成的底层主体,木质结构的二层外加一个阳台。
高翔和我从一排刻有建筑日期(1923年)的房子门廊下走过。在简朴的门厅之后,这些房子井然有序地坐落在一个个的小网格里。连接处的狭窄小道上挤满了自行车,同时填满小道的还有绿色的植物、鸟笼、铁丝网,以及居委会告诫大家小心闲人人室盗窃的通知。
我们走到了前面提到null
长江中、下游/旅克·理查德
2005年5月22日—6月30日
长江中、上游/高翔
2006年2月1日—3月2日
长江上游/高翔
2005年8月12日—9月30日
后记/记录性与艺术性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