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全2册) 陆扬等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陆扬等著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陆扬等著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页数:57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5002902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全2册)

    作  者:陆扬等 著
    定  价:128
    出 版 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页  数:574
    装  帧:精装
    ISBN:9787550029026
    主编推荐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来清晰表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史,容易被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其内容丰厚但文字通俗,堪称广大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的上佳读本。该书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大众化提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样可以拓宽我们的靠前和历史视野,为中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提供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在当代优选化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勾勒与审视,显示马克思主义文化从通释文明、教化启蒙、意识形态批判,再到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及消费社会解剖等诸多层面的辩证关系。作者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凸显的理论重点,也关注同一重点在其他时期中的发展。

    作者简介

    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中西文艺学和中西文化理论多年,著有多部文艺学、文化理论研究专著,多次获省部级奖励。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方当代前沿文论专题研究”和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的研究与重要文献翻译”的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参与专家。

    精彩内容

        故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就对基础结构具有能动的形构作用。事实上,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并不十分适合于文化的发展。或者说,它不见得就是产生很好文化的良好土壤。如紧接上文马克思又不无讽刺地反问道,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比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武尔坎是罗马神话中的火神,丘比特是为优选神,海尔梅斯是为神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与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似乎是格格不入。所以与枪弹既经发明,阿基里斯的勇武变得毫无意义。《伊利亚特》是荷马一班行吟诗人口口传唱。活字印刷发明,随着传播媒介的革命性改变,它的原生态也就难以为继。马克思甚至担心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都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势将消失不再。可是希腊艺术为什么还是高不可企的艺术范型?事实上马克思并null

    目录
    目 录 前  言/1 编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8 章  文化的社会存在维度/9 一、马克思之前的文化哲学/10 二、人类学的文化概念/13 三、文化也是社会存在/17 第二章  “文化史批判”/22 一、文化通释文明/23 二、为什么批判“文化史”/26 三、“文化史”不等于唯心史观/30 第三章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4 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35 二、恩格斯的补充/40 三、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44 第四章  意识形态理论/50 一、虚假的意识/50 二、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消亡/54 三、统治阶级的思想/58 第二编  从第二国际到列宁主义/64 第五章  伯恩斯坦/67 一、修正主义的提出/68 二、平衡经济与意识的“科学理论”/70 三、文化的作用/73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75 一、生产力与社会心理/76 二、论卢梭/80 三、论文化发展/83 第七章  考茨基/89 一、精神生产的三种形式/90 二、精神生产的无政府主义/94 三、为历史唯物主义辩/97 第八章  列宁/101 一、外部灌输理论/102 二、党性、阶级性和出版自由/107 三、无产阶级文化/112 四、文化革命/118 第三编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123 第九章   卢卡奇/126 一、完整的文化/128 二、物化/133 三、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139 四、艺术的意识形态功能/145 第十章  葛兰西/149 一、论学校/152 二、文化霸权/155 三、市民社会与知识分子/158 第十一章  列斐伏尔/162 一、 美学史的回顾/163 二、马克思《手稿》读解/168 三、与普列汉诺夫的分歧/172 四、 空间理论/177 第十二章  阿尔都塞/184 一、意识形态的困惑/185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87 三、回顾意识形态理论/193 四、论布莱希特/197 五、症候阅读/201 第四编  法兰克福学派/208 第十三章  霍克海默/211 一、文化批判/212 二、启蒙辩证法/216 三、理性与非理性/222 第十四章  阿多诺/227 一、“文化工业”批判/228 二、趣味的堕落/232 三、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235 四、“反犹主义”的两重根源/239 第十五章  本雅明/248 一、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250 二、手工复制时代的“誊写美学”/255 三、讲故事的艺术与誊写术/263 四、《单行道》中的文化批判/273 五、“拱廊街”写作计划/278 六、本雅明读过马克思吗?/286 第十六章  哈贝马斯/289 一、现代性重建/291 二、两种大众文化/294 三、批判“大众文化理论”/299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