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丑闻的力量 (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 著;宋文 译;赵毅衡,唐小林 丛书主编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 著;宋文 译;赵毅衡,唐小林 丛书主编著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 著;宋文 译;赵毅衡,唐小林 丛书主编著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字数:293千字
    • 页数:24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四川大学出版社

    丑闻的力量

    作  者:(意)约翰奈斯·艾赫拉特 著;宋文 译;赵毅衡,唐小林 丛书主编
    定  价:48
    出 版 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页  数:24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6149812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艾拉德将经典的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理论用于对当今传媒的分析,特别针对性虐待案和电视布道中的道德话语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他看来,对丑闻的社会和传播研究忽略了传媒的建构本质,而他所关注的是有意义的公众叙述方式如何被生产出来。通过对传媒观点和公众舆情的对比研究,《丑闻的力量》一书为我们理解大众传播提供了另类的深刻视角。

    作者简介

    约翰奈斯·艾赫拉特,意大利宗座格列高利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开设课程有:公共关系与传播、卢曼的传媒思想、传播哲学、社会理论。著有《丑闻的力量:大众传媒中的符号学》《电影与符号学:皮尔斯与电影美学、叙事及再现》。
    宋文,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精彩内容

    目录
    1媒体丑闻本质的理论方法研究
    1.1丑闻研究趋于如何看待媒体丑闻
    1.2丑闻逻辑:理式和惩罚
    1.3丑闻工业产品和制度实践
    1.4媒体丑闻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5视频真相
    1.6从媒介角度理解媒体丑闻
    1.7作为丑闻前提的公共叙述
    2何为舆论界,何为公共领域
    2.1舆论方法论建构
    2.2舆论拟像
    2.3舆论和意义实证
    2.4符号学:形式意义与具体意义的理论
    3舆论符号学
    3.1舆论目的论
    3.2合法性
    3.3历史文化角色关系中的公众舆论
    3.4剧院中的公众舆论
    3.5公众舆论运作:实例阐述的建构作用
    4媒体理论关照下的公共领域
    4.1媒体——功能还是符号
    4.2是否需要独立的媒体符号学理论
    4.3社会符号
    4.4媒体符号中三个相关物功能
    4.5技术决定还是符号进程:以电视福音布道为例
    4.6上帝的播客:宗教自我展现的意义运作方式
    5从欢呼到丑闻
    5.1公众舆论之外的宗教意义
    5.2电视研究和审美形式
    5.3宗教时空的媒体建构
    5.4召唤
    5.5见证
    5.6祷告型节目屈服于掠夺型节目:电视福音布道者的权威行为
    5.7原始的丑闻宗教
    6判决:陷入丑闻处境
    6.1丑闻技巧
    6.2调查性新闻和客观性
    6.3元文本:公众舆论文本的处罚简化
    6.4丑闻类型演绎
    7丑闻编制过程
    7.1媒体丑闻方法论
    7.2事件:尚利事件如何制定丑闻目标
    7.3尚利事件的角色结构
    7.4两种话语的丑闻建构
    7.5事实:陷于事实判定和讽刺异化中的新闻实践
    8丑闻效应及事实
    8.1丑闻的客观效应
    8.2客观性丑闻效应
    8.3主体性方式和功能主义批判
    8.4丑闻效应符号学
    8.5制度:对目的的实际预设
    8.6制度的去合法性:媒体丑闻目的
    结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